摘要: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在哮喘的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地缓解哮喘患者症状,减轻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应用口服GC治疗哮喘已有近50余年的历史,吸入GC治疗哮喘也有近20年的历史。虽然应用GC人类已有比较多的经验,但对于GC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而且在哮喘的治疗中约有1/1 000~1/10 000的患者对GC的治疗并无多大效果[1],即糖皮质激素抵抗型哮喘(Steroid resistant asthma,SR)。虽然SR患者数目与一般哮喘患者比较并不众多,但在实际医疗工作中,SR患者的诊治却耗费了主要的医护力量及医疗实用资源,因此对SR的研究不但会改善提高SR本身的诊治水平,也会进一步了解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机制。我们就SR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一、SR的定义和分型
目前对于SR的诊断还未有一个统一标准。不同标准区别主要在于应用GC治疗的剂量和治疗持续的时间,但SR的一些特征是共同的,即:(1)经适当治疗而哮喘症状仍持续存在;(2)慢性气道阻塞[成人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70%,儿童FEV1<80%];(3)频发的夜间哮喘伴有明显的肺功能减低;(4)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差,一般给予不少于40 mg/d的泼尼松1~2周,患者清晨用支气管扩张药物前FEV1改变<15%[2]。
SR根据其病因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Ⅰ型SR表现为细胞核内GC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结合力降低,而GR数量增加,这种异常局限于T细胞,其原因在于持续的细胞因子刺激和炎症进展所致,是后天获得性的。在除去这些刺激因素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异常可逆转,具有可逆性。Ⅱ型SR表现为细胞核内GR数量明显减少,而GC与GR结合力正常,并且这种异常并不局限于T细胞。是原发性改变和不可逆的。SR患者中大多数属于Ⅰ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