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电商"道阻且长",小磕小绊不改向好大趋势

医药电商

这是360健康CEO陈华发在《中国药店》杂志2016年6月刊的自述文章。从IT到汽车到游戏行业,再到六年前进入医药电商行业,陈华在文中表示以往任何时候“从来没有像做医药电商这样小心翼翼”。

  

实际上,确实如陈华所感受的一样——医药电商行业政策变幻难测,风风雨雨。眼下,突如其来的医药电商第三方平台新政让不少以第三方平台为主阵地的网上药店以及行业笼罩上了一层阴影。

  

但是新生事物往往会伴随争议、不信任和不理解,因此,我们是否应该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整个行业呢。

  

以下是陈华自述原文。原标题:医药电商,春天来了

  

我做过IT、做过汽车、做过游戏,但从来没有像做医药电商这样小心翼翼。整个行业伴随着争议、不信任和不理解一步步往前走,一会儿在山顶,一会儿在谷底。医药电商在电商行业也不太受待见,电商行业的其他品类里随便拎一家企业出来,它的体量就可能比我们大得多,所以医药电商人在电商行业没有什么“身份地位”和话语权。

  

但是过去这几个月,我慢慢感觉到了一些变化,似乎一点点、一小股一小股的春风在吹。春天就是万物萌动,我看到消费者的理解多了,经销企业和生产企业的理解多了,包括媒体关注程度也增加了,这些都是好事情,随着国家医改政策逐步的明朗和快速的推动,我们将有机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五年前我感觉行业是一潭死水,我们像卖水卖饼干一样卖药,如此而已,只是把一些电商的经验引导到医药电商行业。但今天我feel到一种小萌动,移动医疗、医药电商和医疗机构之间有点眉目传情,过一两年保不齐能结出硕果。我觉得这是很有可能的,我很乐观。

  

行业形势巨变,但机会还在

  

唱衰医药电商的声音确实越来越多,最近有一些企业爆出持续亏损、运营困难甚至倒闭的消息,很多企业的压力非常大。

  

但我自己是非常乐观的。第一,不管是中国整体的医药电商销售体量,还是优秀企业的销量增长,没有一个数据是下降的,整个行业依然处在昂扬向上的过程当中;其次在消费者层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在网上了解药品和购买药品。

  

最近跟大量的传统零售企业和品牌企业去沟通的时候,和三年前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三年前有时候真的感觉被羞辱,企业会说:“不需要,我们有线下,有医院、有医生,电商我完全不需要,拜拜!”


但是从去年到今年,更多的企业会愿意坐下来说:“哎呀,我们今年的增长压力非常大,您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怎么利用互联网来拓展我们的渠道、增加我们销量、提升我们的品牌?”


更多的是这样的一个氛围。所以我感觉行业整体是在很积极地拥抱这个变化,大的环境其实是在变好。

  

现在的创业形势和当年的创业形势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我觉得这个变化非常大。我们的上一个医药电商项目是在2010、2011年左右启动的,当时整个行业处在一个方兴未艾的状态,我们闭着眼睛胡乱做了点东西就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和成绩,但是今天整个行业的竞争对手比以前多了,以前一些简单粗暴的做法难以为继。


而在投融资方面,随着很多领先企业陆续拿到了融资,作为一个新企业,你要想拿到融资、得到认可,你就要有更充分的理由,理由不充分的时候,资本市场是不会轻易投给一个排名第20、第30的企业的。


但是好的地方在于,我坚持认为目前整个市场包括整个行业,大家对它的理解和支持都越来越多,而且即便是所有的这些先行者,在这个市场里的占比也仍然只是小指头里面的小指头,我觉得对于真正想做事情的企业来讲,仍然有很多的机会。

  

新的时期,医药电商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在核心竞争力这块,我觉得医药电商其实就是大零售,零售业有一句名言,“零售的利润比刀片还要薄”。做零售行业想要有利润,就必须有办法非常有效的控制和降低成本,你比所有竞争对手成本控制的好,自然就有了自己的巨大优势。


所以,我觉得很多企业应该转变思路,电子商务不能够再一味不计成本的投入,只看销售额的增长,希望通过做大销量去融资,此路不一定通。


在今天这个资本市场的氛围之下,更多的应该是做好内功,比方说能不能做到更低的运营成本?更低的获客成本?更高的转化率?如果能做到这些,我们自然就赢了。


当家要知柴米油盐贵,你把一分钱掰成八瓣花,然后人家要花一块钱做的事、你只要5毛钱就能做到的时候,恭喜你,你可能就能赢。电商本身是一门生意,所以我觉得医药电商的第一个核心竞争力,就是看你的成本控制,这是最重要的。

  

其次,如果有一些企业在某一些点上、某一类病症或品类上他自己的优势,这个优势应该再通过互联网放大出来。以前这个优势,可能只在局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但通过互联网可以放大到全省甚至全国。如果是这样的优势,我觉得对医药电商来说,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医药电商与移动医疗的结合是必然

  

医药电商和移动医疗的结合,我觉得几乎是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因为医药不分家,这是行业特质决定的。之前很多互联网企业从一些比较容易、比较普适性的需求切入,比如轻问诊、挂号,方便了用户,得到了很多用户的支持,也成就了很多大体量的互联网公司。


而医药电商做移动医疗,则是医药电商开始了它的专业化摸索,因为大家都知道买药的时候如果有专业的医疗人员或者专业的药师提供帮助,准确性和顾客体验就会好很多,所以在服务方面,很多医药电商企业不断去强化专业服务,甚至开始做互联网医疗项目。

  

但是下一步难在怎么进行深度整合,怎么能跟相关机构去深度合作,怎么能理顺关系,让医疗机构和医生有充分的理由来做这个事情,这是最难的事儿,之前医药电商和医生合作不起来跟这个也有关系,他本身是赔钱的生意,合作的时候又有很多政策上的限制,所以有时候勾兑不起来。


但现在大家都在往前拱,都在努力,我在近期接触的一些开放的、求新求变的医生和医疗机构比以前多了。

  

从目前来看,非常典型的一个行业特点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追求的企业尤其是那些领先企业,不满足于千人一面,卖的东西和服务都跟别人一模一样,到最后就容易陷入低质量的竞争甚至是价格战,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这些有追求的企业,都开始打磨自己的特质,不管是服务上的特质还是产品上的特质,这是行业正在发生的一个非常好的迹象。我现在看到很多企业都在思考,求新求变,各显神通。


我相信一年左右的时间之后,大家就会说:这个企业是这样的,那个企业有那个特点,这是我比较乐观也是很快可以看得到的局面。

  

O2O不是伪命题

  

O2O是个好东西,O2O完全没有问题,为什么很多O2O企业遇到困境问题,一大批会死掉?我觉得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从来都是这样,我从2000年入行到现在十几年,经常见到“三个一”:一拥而上、一哄而散、一地鸡毛,但一地鸡毛后通常还会剩两只很肥的鸡。


我绝对相信医药O2O领域里会有非常好的公司出现,现在只不过是在一哄而散的阶段里,回头我们就能看到两只肥鸡了。

  

这个阶段里,如果这些企业失败了我们可以更多的关心一下为什么,可以帮助未来的企业少走弯路。我认为在补贴和成本控制上,医药O2O比较难做。盒饭客单那么低,十几二十块钱怎么做?毛利率足够高还是可以支撑的,但是药的利润率不如盒饭,这是一个。


第二个部分是有很多企业承诺的送达时间很短,这是以高成本为代价的,如果时间慢一点积累多一点订单跑一趟,每单的成本自然就摊薄了;如果承诺的送货时间很快,那布点就需要很密,一单就得跑一趟,单均成本就会比较高。


更要命的就是药品本身不是那么高频,比方说水果一个礼拜买一次没问题,吃饭一天叫三次没问题,但吃药没有人一天叫三次,所以药品比较低频。这几个部分是我可能会担心的地方。

  

但医药O2O不是伪命题,因为2014年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老了之后会出现各种不方便,肯定需要送货上门,不管是B2C上门还是O2O送货上门,确实有这方面的需求。


我知道一些医疗机构目前在考量试点医疗服务O2O,比如有病人做了手术,那么回家之后如何护理、怎么进行照料,医疗服务O2O就能够帮到他,所以医药类的O2O不是伪命题,只是有些项目可能步子迈得太大了。


医药电商(ID:drugbox):传统药企拥抱互联网的必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