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改革以后,药价真的能降下来吗?
作为医改的关键举措,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即将落地。8月24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贯彻落实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在2016年底前,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实施方案,报备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并对外实施。
按照国家发改委2015年的改革设计,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要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为原则,“确保医疗机构发展可持续、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不增加”,最终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具体到公立医疗机构,其医疗服务价格应实行分类管理,对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其中医保基金支付的服务项目,由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谈判合理确定支付标准。
此次国家发改委则在《通知》中表示,已经先行改革的地区,要加大改革力度,在取消药品加成的基础上,逐步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价格,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为进一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腾出空间。尚未实施改革的地区应加快改革步伐。
据财新记者了解,一般患者的医疗费用主要包括药费、检查费、耗材费,以及挂号费、手术费等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的费用,住院患者还有床位费等费用项目。在公立医院先行的价格体系中,医疗服务费用主要由政府定价,价格远低于其实际成本和价值。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曾对财新记者表示,目前医患冲突频见报端,“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的现象普遍,部分原因即在于医疗服务价格长期被人为扭曲,医生的劳动价值与回报极不匹配。
新医改七年,政府虽先后启动了省级药品招标采购制度改革,取消了药品加成,并三令五申严禁医务人员收受红包、贿赂,但由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关键性改革迟迟未动,部分医院、医生的逐利冲动仍难以遏制,患者还是不得不为不必要的药费、检查费埋单。
年底前启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依据政府的医改规划,其改革核心在于“腾笼换鸟”。卫计委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表示,“腾笼换鸟”就是说先把药品价格中的水分、医务人员不合理行为中的水分挤干,把挤出来的部分补到医疗服务价格上,使药占比下降,劳务技术占医疗费用的比重上升。
如此一来,原本被人为扭曲的医疗服务价格将趋向合理,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可得到部分体现。而当医务人员只需要看病,不必背负从药费、检查费中搞“创收”的压力时,患者亦无需再为额外的“大处方”“大检查”埋单。
然而,尽管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将推动医改迈出关键一步,但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看来,仅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还不能完全遏制一些公立医院的逐利冲动。段涛告诉财新记者,“任何想不花钱多办事的医改,都是喊口号”,即便调整了医疗服务价格,但只要政府财政投入不到位,公立医院就还是有创收压力。
而且目前财政对医院的投入机制、医保付费机制仍比较注重医疗服务的数量,本质上还是鼓励医务人员多看病人、多做手术,“多做多收钱,少做少收钱”。段涛认为,比较合理的考核机制应该看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来源: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