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臣观点】只会卖药品的药企未来没有出路

鼎臣医药

鼎臣观点

到目前为止,医药企业还没有脱离卖产品的思路:找产品卖点,找适应人群,找销售渠道,找推广方式。如果是临床产品就利用运作空间优势进行利润分配,如果是药店产品就加大店员培训等。

总之,最终只要把产品卖出去,形成销售业绩就完事大吉。就是目前火热的控销,也是仅限于产品层面的思维。如果不改变这种单纯卖产品的商业模式,很难为医药企业的未来发展形成有效的升级动力。

如果单纯地卖产品不能为药企的发展提供发展动力,医药企业就必须由提供单一药品转向提供成套药品或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比如步长脑心通根据赵步长教授创建的“脑心同治”和“供血不足乃万病之源”两大医学理论造就了脑心通胶囊这个累计已经超过100亿元的大产品,而且热销20余年。

以岭药业创始人吴以岭教授以“络病学说”理论为依托把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构建成系列产品。尤其是通心络胶囊,成为国内心脑血管疾病前三大治疗性品种。同样,由于有治疗理论的支撑,通心络胶囊也是长久不衰,热销多年。

步长药业和以岭药业通过提供成套药品和解决方案的方式来承载药品销售,这类方法非常有效,但也存在一定的桎梏。赵步长教授和吴以岭教授都是国内稀缺的专家人才,绝大部分药企甚少能有如此的优质研发人才资源。

但也不必气馁,国内也有很多专家型资源,可以通过聘请的方式成为医药企业的研发指导顾问,承担研究课题,这是大型产品或重磅产品需要做治疗理论研究的做法。

其实我们有一点可以明确,就是我们比普通消费者更专业,也就是说,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医药企业的研发人员就是专家级别的。没有差异,这就需要医药企业的研发人员把现有产品进行重新定义。

有一个现象就是为什么保健品让很多消费者趋之若鹜。并不是保健品销售有多好的卖点,也不是覆盖率非常高,而是保健品经营企业有着一套理论体系支撑。即便这个理论体系是虚假的,但只要有健康知识讲座,那么就有很多老人参与。不管是会议营销还是电视台的养生讲座,都是先有一通健康理论支撑,之后过渡到具体产品,也就是说,先有整个对消费者“有益”的解决方案,之后才出现目标产品,中国保健品真实销售的80%就是这样用健康或疾病解决方案的方式销售出去的。

那么,医药企业可以借鉴上述两种做法,如果有很强的理论研发实力或研发资源整合能力,就走第一种,如果没有,就走第二种保健品的方式。


A企业做藿香正气丸,多年一直销售不佳。后来市场部对自产的两个产品藿香正气丸和黄连素进行搭配,形成治疗腹泻的一个经典组方。藿香正气丸是中药产品,侧重于消炎、镇痛,黄连素是西药产品,用于肠道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腹痛,疗效明显,这样西药治标,中药固本,标本兼治。二者组合后,A企业的两个产品当年销售额翻了两番。

还有一个治疗脚气的产品,店家推荐时就是用B企业的组合策略。第一个用于清洗,第二个用于除臭,第三个用于治疗,附带赠送一团纱布,顾客涂抹治疗药物后简单裹足,避免沾染。这个组合很贴心。


医药企业进行商业模式转型,眼睛不要单纯地盯着产品,而是看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提供整套解决方案并加上整套产品,可能更适合消费者。

医药企业商业模式转型关键要有大格局、大观念,不能眼睛只盯着现在正做的事情,也不必过多地关注理论层面太多的书籍,而要从市场竞争、自身产品特性、自身能力要素、自身资源要素等进行综合评估,找到最适合自身的发展机会点,找到自己最擅长的方面,不断优化,最终在这个方面做成顶级专家,这样医药企业商业模式的转型就成功了。

本文节选自史立臣著《医药企业转型升级战略》第二章 商业模式转型 第一节


       本书为作者结合众多医药行业案例和本人实操的医药行业转型升级项目,专门为医药 企业撰写的一本注重实战的药企转型升级书籍, 以更好地解决行业内很多同仁在医、医药药方面研究能力强,但规划能力弱的问题,以期更好地发展自己或自己所在的企业。    

本书主要从商业模式转型,管理转型,定位转型、运营模式转型和跨界转型五个方面阐 述转型升级方法,井在最后给出了具体落地步骤及控制转型风险的方法,以帮助读者在转型 升级过程中,减少风险。

       本书已由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