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达沃思】互联网不是万能网,医药电商不尊重医药特性难活命!
9月12日,仁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00650.SZ)发布公告,称将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关于终止公司 2015 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并撤回申请文件的议案》。据达达君了解,仁和药业拟终止事项的主要内容是仁和药房网零售终端推广(即医药电商叮当连锁“B2C”)项目。此前,仁和药业提出的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包括了收购通化中盛、叮当医药、京卫元华等6个项目的股份,该预案历经4次修改后最终以完全放弃结束,同时也宣告杨云龙先生曾寄予厚望的“叮当快药”O2O模式进入“后事”处理阶段。对此,虽然为业界始料未及,但资本市场的这次选择也印证了一个道理:互联网不是万能网,医药电商当尊重医药行业特性。
➤资本为何不看好仁和药业的电商项目?
据了解,仁和药业自去年9月公布最初的定增方案之时,即遭到了投资者质疑,担忧互联网业务烧钱以及项目投融资过大拖累业绩,其股价也连续出现多个跌停。一个月之后,仁和药业称考虑公司和资本市场实际情况修改定增方案,并于2015年10月19日宣布将发行价格由12.52元/股调整为8.37元/股。2015年12月5日,仁和药业再次大幅调整该定增方案,将原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京卫元华重组整合叮当连锁后收购60%股权项目改为自有资金实施,调整后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3亿元。今年3月4日,仁和药业第三次修改定增方案,将非公开发行股票的价格调整为不低于6.21元/股,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5.31亿股。6月21日,仁和药业第四次修订增发预案,调低募集资金总额为不超过人民币12亿元,同时将原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叮当医药B2B模式推广全国主要城市项目”和“公立医院药房托管平台项目”变更为全部以发行人自有资金实施;“叮当连锁B2C模式推广全国主要城市项目”原计划以募集资金收购3000家零售药店,变更为公司以募集资金投入收购2000家,以自有资金收购1000家,并将项目名称更改为“仁和药房网零售终端推广全国主要城市项目”。
一直到这次完全收回预案,我们不难看出,仁和药业一直在积极布局医药电商,想连接药品产业链的两端即药厂和销售终端。在其医药互联网战略中,药房网和叮当医药是其重要板块。然而,目前尽管互联网医药有其刚需性,而且医药分家使得药企向零售和大健康转型是必然趋势,但买药、就医属于低频次的消费,包括仁和医药投资的互联网医药等在内的企业同样需要培育市场,面临高额的推广费用、短期难以盈利的问题。而且政策亦在逐渐趋严,资本无法支持企业烧钱,目前只有盈利能力强、有一定业绩的企业才会得到市场、资本的认可。
特别是此前有很多资本热衷于医药O2O送药上门服务,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发生深刻变化,医药O2O送药项目遭遇融资寒冬,如5月18日送药O2O“药给力”宣布因融资失败导致资金链断裂而暂停 “一小时送药业务”;随后有着互联网第一股之称的就医160、老牌互联网企业寻医问药网均曝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这些都使得投资者开始意识到了医药行业的特殊属性,资本对互联网医药、医疗的投资因而也变得异常慎重。
➤三大特性制约医药电商发展
针对当前一些互联网大佬言必称“互联网思维”,甚至极端地认为“有了电商,实体店都可以关门了”等观点,达达君曾经不止一次说过,互联网并非万能网。特别是在医药行业,专业、技术、服务、个性化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需求和疾病的复杂性、多变性,决定了医药服务内容的不可复制性。因此,互联网还真的只能作为工具中的一种,互联网思维并不能独霸或者说统领医药市场。
那么,医药电商应当尊重医药行业哪些方面的特性呢?
首先是需求特性。医疗也好,药品也好,其市场具有总量刚性、需求随机、专业要求高的特点,与餐饮、服饰等其他行业和产品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医药市场这些特点,对以规模化、标准化、广泛性为主要追求的电商经济来说,只宜长远布局,短期内难以收到效果。
其次是政策特性。药品是特殊商品,医药行业是特殊行业,安全、合理、有效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终极目标。因此,仓储物流配送的GSP认证要求、经营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要求、信息传播的规范化要求等,都对医药电商提出了不同的课题,当然也会提高相关成本。
第三是服务特性。与其他行业及产品的服务明显不同的是,医药电商需要提供精准的、科学的药学服务。特别是药品的分类管理,对医药电商的药学服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也就是说,医药电商的服务内容不仅比一般行业多,而且还有专业性要求,不是谁都可以做的,这既是医药电商的门槛,也是风险,对市场拓展自然构成约束。
从某种意义上讲,上述特性其实对医药电商是制约,每个投资人都要考虑,电商从业者更要考量。切记:互联网不是万能网!如果你把所有的“宝”都压在互联网上,你就该好好想想这种策略和做法是不是适当,需不需要作出修正!这正是达达君说出这番话的原因。
广告链接☟
☜公众账号推荐
聚安堂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