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结石是“吃出来”的,帮你排查体内的石头
最近,《广州日报》报道的一则新闻让人虎躯一震:39岁的蒋女士先后通过两次手术,取出了200颗胆结石。
除了提醒有密集恐惧的人不要手滑搜新闻图,熊小知还想告诉大家,别以为结石离你很远,许多和“吃”、“补”有关的习惯,甚至是每天都在做的事,可能正让你一步步接近结石。
嘴上出错,身体悄悄长结石
引起结石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胆结石和肾结石等与饮食、服用保健品等有关。
1、不吃早餐
人体的胆囊需要定时排空,否则浓缩的胆汁在其中滞留太久,易析出结石,进而堵塞胆管引发胆囊炎。
正常吃早餐的情况下,胆囊收缩,胆固醇随着胆汁排出。如果经常不吃早餐,会影响这一过程,增大患胆结石的风险。
目前,长期不吃早餐是临床上引起胆结石的最常见因素之一,如果你不想和新闻里长出200颗结石的蒋女士一样,最好趁早改掉这个坏习惯。
2、爱吃动物内脏
动物内脏(肝脏及肾脏)含较多胆固醇和嘌呤,长期、大量吃,结石和痛风的风险会增高。
如果健康人喜欢吃动物肝脏和肾脏,建议每月吃一两次,替代其他肉类,每次不超过100克,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有心脑肾等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饮食方案建议咨询医生或临床营养师。
所以炒猪肝、烤腰花什么的,最好别放开了吃。
3、喝水太少
在自然界,一到旱季,江河湖泊里的水量减少,砂石容易露出水面;人体的情况类似,如果缺水,泌尿系结石就容易产生。
多喝水、勤排尿就能效预防肾结石。建议多喝白开水,避免喝太多浓茶、咖啡,不要把饮料当水喝。有尿意后及时排尿,以免引起感染和结石。
4、乱补钙
更年期等特殊阶段的女性,以及其他明确需要补钙者,可咨询医生后,适当摄入牛奶等富含钙的食物,或选择适合自己的补钙产品。但如果不需要补钙却乱补钙,或者长期、过量吃补钙产品,引起的高钙血症会给肾脏带来沉重的负担,增大肾结石的风险。
如果补钙期间使用头孢等药物,也可能增大结石风险,尤其是儿童,用药前家长一定要和医生沟通近期的用药、保健品情况。
此外,长期过量摄入维生素C(主要指过量吃维生素片等产品)、空腹大量吃柿子(尤其是未成熟、带皮的涩柿子)分别可能增大肾结石、胃结石的风险。
一旦长结石,可能引起疼痛、炎症。胆结石长期不治疗,甚至可能引起胆囊癌。如果发现有下面这些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必要时咨询医生,判断是否有结石。
认识胆结石的花式症状
1、胆绞痛
胆结石急性发作可引起胆绞痛,表现为中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疼痛,坐卧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甚至出现黄疸和高热。
2、打嗝不止
打嗝又称呃逆,是膈肌痉挛收缩引起的。如果持续出现或顽固难愈,可能预示有消化道溃疡、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有些患者还可能伴随腹痛、发热、寒战、全身不适等。
弄清打嗝的原因有个小窍门。打嗝在24小时内能够缓解,且睡着后自动停止的,多不是疾病引起的;超过24小时还在打嗝,且睡着还不停止的人,多与疾病有关,建议咨询医生,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
三个诀窍防结石
如果不想到长结石、只能做手术那一步,平时的预防十分重要。有几个不错的方法,值得大家试试。
早餐适当吃点“油”
不吃早餐容易结石,早餐吃的太素,也有结石风险。馒头、稀粥是典型的中国是早餐,最好荤素搭配,可选择鸡蛋和几片肉,或者在小菜里拌勺植物油,能帮助胆汁排出。
多运动,控制体重
肥胖是胆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不爱运动、体力活动减少,胆囊的收缩力会下降,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特别是饭后坐在沙发上葛优躺、看电视、玩手机电脑,还吃各种零食,是诱发胆结石的重要原因之一。
适量饮水
这个好习惯对很多疾病都有预防作用,尤其是对结石。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喝过甜的饮料也可能增大结石风险,且有心、肺、肾脏疾病的人,喝水的量应咨询医生。
消石利胆胶囊
成 份:醋北柴胡、青皮、黄芩、白芍、大黄、郁金、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烫)、茵陈、姜黄、醋三棱、威灵仙。
功能主治:疏肝利胆,行气止痛。清热解毒排石,用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炎、胆囊手术后综合症及胆道功能性疾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
1.抗炎消炎、溶石排石,解除胆道粘连。
2.止痛迅速,有效改善恶心、腹胀及术后不适。
温馨提示:孕妇忌服。
强烈推荐!有授权的电商平台更可信任(点击文字或图片均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