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万一次的BE,你的钱都花在了哪里?

嘉实医药


导读

曾经听谢沐风老师讲课,经常会提“压在仿制药研发的两座大山”,一座是杂质,另一座是溶出,但随着一致性评价大张旗鼓地开展,两座大山变成了三座,这第三座大山就是BE。且不说BE试验有多难,500万一次的花销就压的老板们喘不过气来。今天小编班门弄斧盘点一下BE经济学。

十年前

且不说十年前BE(Bioequivalence,生物等效性试验)是多么不正规,多么容易造假,价格就是便宜。十年前,一个BE试验也就10万-20万,按照今天的物价折算也就30-50万而已,所以当年有人能为了做好一个缓释片而上十来次BE。

五年前

五年前BE试验费有所增长,笔者问过很多前辈,也浏览过丁香园的帖子,2011年BE试验的报价一般在40万左右,按今天的物价折算也就50万左右。

2015年

2006-2011年间BE试验的费用基本没有增加,2011-2014年也没有明显增加,2015年初,笔者浏览丁香园的时候,大多BE试验报价在60-70万,也没有明显增加。但在“7.22”事件以后,开始变天了。自CFDA在2015年11月11日曝光了临床数据造假,严查临床试验数据渐渐成为常态,对试验造假者的惩罚力度也在加大,很多基地陷入数据造假或数据缺陷的丑闻,很多基地在接项目时也都处于非常谨慎的状态。加之拥有GCP资质的基地本不多,涉及一置性评价的批文多达6万个,即便是十分之一文号做BE,加之每年数千个的新受理号,僧多粥少,自然水涨船高。



图片数据来源:朱萍,BE试验资源少、价格高 药企大规模放弃新药审批,21世纪经济报道

2016年

2016年初,一般药企在做预算时,一般是250-300万,但到了下半年,这个预算变成了400-600万。如此昂贵的BE,我们的钱都花在哪里去了啊?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笔者请教了十余位CRA朋友,数位三家医院的大夫,得出以下数据(数据可能不全面,甚至有失偏颇,欢迎各位补充)。

第一部分,伦理费,受试者招募津贴和参比制剂准备费用

伦理费:与以前相比,伦理审查费费与以前变化不大,仍为3000-5000元,湘雅二院的收费通告截图为证:


受试者津贴:这一部分的费用差异较大,笔者看过N多招募广告,津贴从1000-14000不等,大多在2000-4000元。为此笔者请教了近十位CRO的朋友,他们给的数据也是4000-5000元/例。餐前餐后,双交叉试验的BE一般需要48例受试者,按5000算,受试者津贴为24万元。

参比制剂:做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大多是老品种,参比制剂一般不贵,三类仿药一般较新,参比价格可能会很高。进关检验用量较大,按5倍量进行预算,预算金费为3万元。


第二部分 医院产生的直接费用

化验费:入院前每位受试者均需要进行全面体检,包括肝功、肾功、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根据一般三甲医院收费标准,两次检验,48例受试者检验费用22560元。


住院费:对于一般BE试验而言,患者需要住院,住院时间因药物半衰期而异。根据药代动力学试验指导原则,需研究3-5个半衰期的血药浓度,故大部分药品,住院两天即可。因为是双交叉试验,需住院两次,合计4天,总费用27840元。


医生护士津贴:参与BE试验的医生、护士或其人员津贴,笔者获得数据有限,一般在1000-2000元,为了防止过少预算,医生津贴预算5000元,护士2000元,预算费用3万元。

第三部分、检测费和报告费

检测费用:根据样品检测公司的报价数据,分析方法学开发1万元,验证10万元,每个样品检测费200元,按每个受试者20个采学点计算,双交叉试验就有1920个样品,总费用504000元。


统计费和报告费:包括统计费和报告费,预算5万元。

综合上述,全部费用为909400元,按照2015年以前的计算方法,再收取20%管理费,总费用为1091280,也就是说110万左右。

500万的报价从哪里来?

如果你拿以上计算的费用标准去找CRA,人家只会“呵呵”以对。什么叫“僧多粥少,舒张船高啊?BE试验就让你见识一番。目前BE试验的医院报价大多在4-6万/例,48例受试者就是288万,加检测费50万,参比3万,就341万了,CRA公司再赚一笔,报价400万就习以为常了。对于那些高变异的品种,还要增加样本量,如果样本量翻一倍,700万的报价也就不足为奇了。一次BE500万,一次不过或几个品种的BE下来,一年甚至几年的利润都没了。除此以外,为了保险还要做预BE,预BE的费用高达20-30万。面对高昂的BE成本,曾经的杂质和溶出已经不算是压在仿制药头上的大山,BE才是真正的大山,而且是压的药企都喘不过气来的大山!


BE试验催生了一整条行业链,从医院到CRA、到检测公司。六万个文号中即便有十分之一的产品上BE,总市场就可达300亿人民币。不仅如此,在过去的几年里,CDE每年数千的受理号,大部分产品都要BE,数百亿乃至千亿的市场足以催生一条行业链的蓬勃发展。然而,医院作为福利性机构,如果以赚钱为导向,对人民的健康,对行业的发展都不是什么好事。不仅如此,CRA们也跟着炒作,一心想药企提高预算,获得最大利润,药企则把相应的成本全部转嫁到药品,最后还是老百姓买单......


结语:图表引自文献,BE豁免程序门槛高,ICH国家BE豁免成功的产品屈指可数,能不能有15%的产品获得BE豁免,还得看决策者如何把关;BE成本高,验证性临床成本更高,会不会进一步增长,谁也说不好,因此本文是观点性文章,仅代表个人见解,请读者理性阅读!


药研纵横向广大朋友约稿,投稿、加微信群请加微信pharmguider。QQ群22711679,微信群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