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法能不能解决中医稀缺问题?中医馆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

21世纪药店

一直以来,出台一部立得稳、行得通、切实管用的中医药法是中医药行业的夙愿。2016年12月25日,随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并将于2017年7月1日起施行,中国首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而制定的国家法律终于诞生。


中医药法的影响自不必言,它将党和国家关于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将人民群众对于中医药的期盼和要求用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对于中医药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不夸张地说,在健康中国、造福世界的大背景下,中医药人面临百年难遇的发展机会,中医药产业亦将迎来史无前例的黄金时代。


那么,作为中医药行业的其中一个分支——中医馆能不能从中分一杯羹呢?




疯抢名老中医何时休?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中医馆热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但凡有条件的连锁药店,都在上面花费心思,试图率先占领高地。尽管发展良莠不齐,他们却始终绕不过一个共性问题——人才稀缺。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什么都成问题,而一旦解决了,其他也都不成问题。




中医馆热,火的却是中医生,但毕竟“僧多粥少”,以至于各地名老中医遭到疯抢,甚至出现“空运中医出诊”的现象。以深圳为例,由政府评定的“深圳市名中医”一共才33名(部分与广东省名中医重复),“深圳市优秀中医”34人。这类稀有的名医是中医馆竞相争夺的资源,所以更多选择从外地引进,甚至有中医馆成立了专门的销售部门,负责开发“名中医”。可见,名医在哪里,患者就在哪里。那些经营不善的不一定没有中医资源,但做得好的一定具备充足的中医资源。


多措并举打开希望之门


从《中医药法》来看,国家在培养中医人才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中医药法》指出,改革完善中医医师资格管理制度,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和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经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即可获得中医医师资格。这一规定,将充分挖掘民间中医、基层中医师的潜力,拓宽中医师来源,加强人才储备。同时,中医药人才培养也更多元化,注重对中医医师和城乡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可为中医药行业输出更多人才。


可以想象,在今后几年内,不仅可能会涌现一批民间中医高手,在正规中医药学校也将走出一批专业的中医药人才。中医药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会被慢慢缩小,而中医药产业的效能则会慢慢放大。


资本闻风顺势倾斜



中医馆显然也会从中受益,在人才的选择上有了更多可能,但短期内效果并不会太明显,名医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其能为中医馆产生的效益也需要市场来验证。其实,不仅仅在人才问题上,《中医药法》于其他政策层面也为中医馆的发展提供了利好,资本也在闻风顺势倾斜。深圳和顺堂就表示过,如政策环境允许,和顺堂将走出广东省,在其他省份开中医馆连锁。在宁波彩虹大药房的规划中,到2018年底,旗下的5家国医馆销售额将突破10亿元,毛利率超过60%。


毋庸置疑,《中医药法》的面世,为中医药产业喂了一颗定心丸。而在最基本的解决人的问题上,能否迅速见效,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