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那些不得不说的事:本草命名
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曾在《漂泊者们》一文中,写他游历海外时对于中药的感悟:“才探头,一股甘草、薄荷和其他种种药材相交糅的香味扑鼻而来。这是一种再亲切不过的香味。在中国,不管你到了多么偏僻的小镇,总能找到一两家小小的中药店。都是这股气味,一闻到就放心了,好像长途苦旅找到了一个健康保证。尽管并不去买什么药。这股气味把中国人的身体状况、阴阳气血,组织成一种共同的旋律,在天涯海角飘洒得悠悠扬扬。”虽然这段文字着眼于作者的漂泊,乡情主题,却也娓娓道出了中药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中药大都是天然的植物、动物、矿物,其形态、色泽、气味千差万别,产地有东西南北、山泽燥湿之殊,性能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之异,再加以古代传统文化氛围(包括民俗文化、讳饰文化、宗教文化)的熏染、渗透,使中药命名的途径、方法呈多元化。
这反映了古人对客观事物的体察入微,及善用类比形喻的联想。如“牛膝”,《本草纲目》云“: 其茎有节,似牛膝,故以为名。”又如“狗脊”,《本草纲目》云“: 根长多岐,状如狗脊。”后人又因其根皮上有一层金黄色柔毛,故称“金毛狗脊”。以上是据形、色命名。又如“木香”原名“蜜香”,李时珍云:“因其香气如蜜也。”这是据气、味命名。草药“金牛胆”,形似牛胆,色金黄,味甚苦。此乃兼以形、色、味三者命名。
此类命名法又可分为两种,一种反映药物的产地及生长环境,往往在药名前加上产地、环境字样。例如“高良姜”,《本草纲目》引“陶弘景曰:‘此姜始出高良郡,故得此名’”。李时珍进一步考证“: 按高良即今高州也。汉为高凉县。……则高良当作高凉也。”另一种则反映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中外来文化的渗入,古人往往在这些外域药物名前冠以“胡”、“海”、“番”、“洋”等特别标记。从这些不同的标记中,我们可以了解药物传入的时代及方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