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国人喝牛奶易拉肚子

德润健康路

奶及奶制品作为人类出生后的第一种食物和日常重要食物种类,在为人体生长发育提供必需的营养及骨形成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人喝牛奶和奶制品以后,会产生拉肚子的症状,这又是为何呢?

其实,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乳糖不耐受。

什么是乳糖不耐受

乳糖是哺乳动物的乳汁中一种独特的碳水化合物,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双糖。乳糖不耐受是指由于乳糖酶缺乏,饮用奶及奶制品后,机体把进入人体内的乳糖当成有害物质,产生的特异性IgG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导致的腹胀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乳糖酶缺乏的发病率与种族有关,北欧白人、北美及澳大利亚人种发病率较低,在非洲、亚洲>50%的人口有乳糖酶缺乏,在一些亚洲国家发生率可达100%,在同一民族中的发病率高于混合种族。

可见在国内,乳糖酶缺乏的现象非常普遍。那为何,婴幼儿喝母乳不会出现乳糖不耐受呢?是母乳中不含乳糖吗?

随年龄消失的乳糖酶

每100ml成熟母乳中含有7.2g乳糖,100ml牛奶中含有4.7g乳糖。可见母乳中也含有乳糖,且乳糖含量明显高于牛奶。前面我们提到过,中国人乳糖酶缺乏现象明显,那为何还能母乳喂养呢?

其实,“中国人乳糖酶缺乏率高”这句话,并不严谨。

“有研究认为,乳糖酶非持续表达是祖先型,而乳糖酶持续表达是突变。乳糖酶的活性在哺乳动物断奶前最高,断奶时开始下降。在哺乳动物进化过程中,乳糖酶非持续表达,可以帮助哺乳动物寻求其他食物代替奶。”

“同时有研究发现,亚、非及西班牙裔等种族儿童3~4岁时,肠道乳糖酶停止表达。中国和日本人在断奶后3~4年内乳糖酶活性缺失达到80%~90%。”

上面这两段研究意思就是,其实我们在出生时,一般是不存在乳糖酶缺乏的,但是从断奶后开始,乳糖酶开始下降,从而让人类适应多样化的食物来源,但同时也产生了乳糖不耐受现象。

真相大白,原来中国人是长着长着,就乳糖不耐受了,简直心塞!

用正确的“姿势”喝牛奶

成年人容易乳糖不耐受,但不代表就一定不能喝牛奶,关键是要掌握正确的“姿势(知识)”。

1.    摄入发酵乳:益生菌可减轻乳糖不耐受患者的腹胀症状,发酵乳含乳酸菌,因此在健康膳食平衡中可以奶酪和酸奶作为蛋白及钙的来源。

2.    改变进食习惯:如果奶制品与日常三餐同食,可减少乳糖不耐受症状;一天内分次或每次小剂量≤12g,则乳糖不耐受症状轻微。

3.    提高乳制品耐受性:具体方法为在一餐中加2~4盎司相当于牛奶60~120 ml(乳糖含量3~6 g),每天2~3次,持续3周,使肠道逐渐接受含乳糖饮食,以提高耐受性。

所以,乳糖不耐受并不可怕,只要采用正确的“姿势”,大多数人都可以正常使用奶及奶制品。

当然,严重的乳糖不耐受患者,必须经过医生科学的诊断,才能确定是否可以使用奶及奶制品。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