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奏响大西洋畔的史诗乐章——评长篇报告文学《大国担当》

山东卫生计生科教宣传
点击上方“山东卫生计生科教宣传”可订阅哦!

在我国援助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等非洲国家抗击埃博拉疫情两周年之时,吉林省时代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王锦秋、洪建国所著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大国担当》。这是我国第一部全景式散点透视这次救援行动的长篇报告文学,也是我国第一部由援非抗埃医疗队队员通过“兵说兵事”形式记录抗埃行动的纪实性文学作品。某种意义上,她是一部忠实记录这场惊心动魄的生死大救援的史诗性作品。


纵览全书,这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她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其一,时效性、真实性强,令人觉得逼真入境,入心入脑。

作者用自己手中的笔忠实地记述了302医院代表国家抽组了援塞医疗队的整个国际救援行动。作为第三批援塞医疗队的政委与新闻干事,他们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参与救援活动的便利条件,尽可能深入抗埃一线,采访能够采访到的所有队员,深入使馆与中资企业与机构,深入埃博拉病房,采访埃博拉感染者,采访世卫组织官员和受援国医疗卫生界人士以及各国救援组织和抗埃人员。即使在结束救援行动回国后,他们又继续采访了许多第一、二批医疗队的队员,抢救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并进行了认真而又深入的加工整理,形成了这部大作,填补了我国我军援外医疗史上的一个空白。


 其二,切入的视角特殊,匠心独具,让人感到新鲜、生动。

作品从埃博拉疫情发生、发展、蔓延、肆虐的过程引入,从疫情肇起、迅猛扩散、肆虐西非、作恶埃博拉河流两岸讲起,以参与防控与救援全员的视角向世人展示出中国医疗队队员直面生死、无私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医护人员的英雄本色、家国情怀。不是吗?副院长兼医务部主任李进的话铿锵有力,代表了全体人员的心声:“这个时候,我不去冒险,我不去蹚雷,其他同志也会去,国家的使命,必须有人履行,而且还要高标准履行好!”他义无反顾地挑起了医疗队队长的重担,在他的带领下,医院接令后两小时内完成医疗队抽组,3天内完成方案制订、人员培训和物资筹措。首批医疗队在国旗军旗下宣誓,紧急出征。面对生死未卜的前路,医疗队没有一个人犹豫彷徨,也没有一个人退缩,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奔赴西非,救死扶伤,防疫灭病!医生荣义辉认为援塞抗埃千载难逢,主动放弃去美国深造的机会,工程师詹宁波主动推迟婚期,新娘王小艾中断蜜月,妇产科护士长王新华、护士霍翠华、战士黄云奎泪别患重病的亲人,护士长刘冰、褚静茹挥泪狠心地为哺乳期孩子断奶。一如当年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父送子、妻送夫上沙场的感人场景,将和平时期防疫铁军出征场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使新时期非战争卫勤保障的敢死队勇士慷慨赴险的悲壮场面力透纸背,历历在目,使人犹如身临其境,难以忘怀。


 其三,资料翔实,描写细腻,细节怵目惊心,使人读后荡气回肠。

首批医疗队抵达塞拉利昂之后,首先迎接他们的是“三不明”的考验:当地环境不明、疫情态势不明、治疗手段不明,仿佛绝黑深夜探险在古栈道上,随时有坠入滚滚长江葬身江底之险,队员们叫响“狭路相逢勇者胜,唯有杀开一条血路”的口号。他们在人手不够、材料匮乏、塞国医疗条件极其低下、患者防护意识极端薄弱的情况下,仅用一周,就将一所普通医院改造成一所能够收治烈性传染病患者的专科医院,在塞国再现了当年抗非时期的“小汤山速度”。用敢死队员的精神,诠释了中国军医的舍生忘死、奋不顾身。不是吗?第一次接诊埃博拉患者,富有经验的传染病防治专家秦恩强首当其冲,他把其他医护人员推在后面,他说:“我多次出国,具有抗疟经历,还有抗非经验,与死神较量过,我先上!”在没有硝烟的救死扶伤、防疫灭病战场上,他们用精湛艺术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创造出中国速度、中国标准和中国技术,在国际防疫灭病舞台上,发出了中国的声音,令其他国家的同行也对中国的医疗队刮目相看。


不管是11个月大的卡拉萨那,还是9岁的孤儿雅尤玛,还是11岁的“熊猫宝贝”富拉尼,提及他们,笔者就想到了救助他们的“中国妈妈”“中国爸爸”们,这些中国医疗队员的牺牲奉献、救死扶伤的大医情怀和跨越国界的无疆大爱,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和精彩,值得人们敬仰和点赞!勇敢、坚定、无畏、奉献,这群中国军人、白衣战士,奏响了大西洋畔、西非大地上的史诗乐章,振聋发聩,经久不息!

作者
范明乐(作家,山西省永济市文联原主席)
编辑
张乐群
发布
张乐群
微信号:sdwsjszz
投稿地址:sdwsh-008@163.com
联系电话:0531-88955484
长按二维码,识别后关注本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