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检验医学发展再升级 开启实验室精益管理时代
近年来,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对检验流程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管理面临着多方压力与严峻挑战,自动化、系统化、精益化管理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精益管理”旨在通过不断提升实验室自动化水平、优化实验室工作流程、消除检测中所有无增值性的时间和步骤,从而以最少的投入为临床和患者提供更及时、更高品质的检测服务,提高临床和患者满意度。
在2016 Roche Efficiency Days 暨罗氏诊断实验室精益管理高峰论坛上,400多位来自亚太地区的检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精益管理在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中的价值,并分享各自医院检验科在平衡检验质量、速度与成本的关系以实现检验价值最大化方面的经验与见解。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潘柏申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徐英春教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检验科主任郝晓柯教授、北京301医院生化实验室主任颜光涛教授出席会议并担任大会主席。
持续改善实验室报告周转时间
实现质量与速度的平衡
如今,社会对于快速服务的迫切性已经延伸到了临床实验室。临床及患者的关注点已不仅限于各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结果回报是否及时,即检验报告的周转时间(TAT),也成为了关注的重点。如何同时满足临床与患者对于可靠性与及时性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提升检验报告质量成为实验室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的实验室把精力集中在检验报告的准确度上,而忽略了检验报告的及时性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对TAT重要性的关注不足,导致大部分实验室未达到临床期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副主任郭玮教授指出,“以心肌标志物为例,国外临床指南要求TAT为60分钟,甚至30分钟,但他们的实验室实际TAT一般要90分钟至120分钟。而在我国,相当部分急诊和常规检验项目的实际TAT也未能满足要求。”
为进一步改善实验室检测报告的及时性,结合卫生部临检中心2016年6月发布的《实验室周转时间监测建议》的要求,中山医院从“明确定义、计划实施、监测指标、持续改进”四方面建立实验室TAT持续改进系统,针对不同样本的不同要求与特性进行TAT定义,定期进行超时TAT分析总结,并从分析前、中、后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分析前运用精简理念优化工作流程,减少无价值操作步骤,同时加强自动化建设,通过引进罗氏诊断全自动化前处理平台,增加标本处理批次,将前处理时间缩短32%;分析中改善实验室布局以减少人员无效走动,并通过优化仪器配置以最大化发挥仪器效能,门诊TAT缩短了68%,住院TAT缩短近69%;分析后利用自动审核系统,实现每日回顾验证自动审核结果、自动审核和人工审核同步验证,对改善TAT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郭玮教授表示:“缩短检验报告的TAT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需要合理规划实验室流程、设备、人员以及信息系统等各要素,才能达到多方面完美的结合。”
借鉴经典管理理念
实现实验室精益管理
由于实验室管理涉及人员、环境、物品、制度和仪器等诸多环节,一个小问题可能就会引发不良后果。安全、整洁、有序的实验室环境为检验质量与效率保驾护航,是提升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借鉴工业领域中成功应用的“5S”管理办法,即整理(Sort)、整顿(Straighten)、清扫(Shine)、标化(Standardize)和素养(Sustain),从而提高生产率和生产质量,成为当下实验室管理的方向之一。
经过多年实践,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侯铁英教授重塑实验室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监督体系,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实验室的5S管理体系:整理包括确定每样物品的固定位置并丢弃不需要的物品等;整顿包括对必需的工具、设备、耗材等进行明确标识、定量并确定摆放位置等;清扫包括彻底清扫并检查工作区域以消除潜在隐患,保障检测的正常运行,防止污染的发生等;标化包括制定SOP、制定时间表与建立5S的评分标准等;素养包括形成5S的良好习惯并将其纳入绩效管理。为确保实验室5S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侯铁英教授强调培训、实施、考核、分享的重要性,“实验室5S管理体系的标准化工作流程不仅能帮助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参与度、树立科室文化、促进团队凝聚力建设,同时,也为保障检验质量、改善库存管理、降低成本、提升检测效率、夯实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侯铁英教授在“5S”的基础上提出增加“安全”(Safety)要素,建立“6S”概念:“为保障患者、员工以及医院财产等多方面的安全,我们也需要一系列安全应急方案和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以确保良好、安全的医疗环境。”
除了参考5S管理体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副主任江虹教授分享了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将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引入实验室管理的经验,科室将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应用于检验流程优化,通过全民参与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和目标,不断优化检验流程,进一步提升科室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检测过程的时效性,最终实现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江虹教授指出:“实验室管理思路要从经典到精益,应用先进技术获得更多,利用现有资源做到更好。精益管理是一种方法学,能够通过缩短检测周期、减少操作过失和等待时间,提高员工效率、降低工作压力,提升员工和临床满意度。”
引入高新技术配备
助力实验室管理水平提升
“检测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为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齐军教授指出,“电化学发光技术是体外诊断领域具有创新意义的免疫检测技术,全球每秒钟就有60个电化学发光检测在同时进行,涵盖了11个疾病领域、105个免疫项目。自1996年至今,随着生物标志物的不断涌现,从疾病的筛查和早期发现、诊断和疾病分型、疗效评估、进展预测、治疗监测以及预后随访,电化学发光技术为临床和患者带来更高质量、更高医学价值的检测报告,指导临床决策。”
同时,实验室自动化建设也是目前检验科发展的必经之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主任张莉萍教授表示:“除了检验科人员和团队的建设及精益管理理念的应用以外,还要注重技术、平台的发展,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设备和信息系统来武装实验室,提高检测质量、缩短门诊标本TAT、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以适应日益增长的样本量和临床、患者对检验科的需求。”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检验科主任范列英教授分享了医院引进罗氏诊断CCM实验室自动化解决方案后,进一步提升了实验室的自动化与标准化程度,通过优化检验工作流程管理、减少人工操作步骤,提高了检测效率与质量并降低了生物安全的风险。罗氏诊断cobas®p 612前处理系统采用QSI照相系统,实现血清量与血清质量的自动辨别,有效提升样本质量管理。采血方面,由分杯管替代原始管检测,减少患者采血量,提升了分杯管管理效率,人均样本采血管数降低了35.4%,其中住院样本采血管数降低了52.6%。采用自动化样本处理后,医院生化标本TAT中位数从154分钟降到119分钟,免疫标本从188分钟降到156分钟。
范列英教授介绍道:“我们组织全体员工分组进行质量培训,分析每一个岗位日常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加强对样本处理、信息系统、条码质量、样本质量的严格把控,以及全自动检测平台的帮助,减少或控制了63%的潜在风险,使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探索医学价值和提升检测效率是罗氏诊断的核心战略理念。”罗氏诊断中国总经理黄柏兴教授在论坛上表示,“作为全球体外诊断领域的领导者,罗氏诊断为实验室量身定制更规范、科学的精益工作流程解决方案,并提供高医学价值的创新型检测产品,以满足不同规模实验室的实际检测需求与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希望籍此论坛的召开,呼吁国内外的专家共同持续探索、推动实验室精益管理,为检验医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