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遇小年,年关将近,养生记住这“五宜”

广安区卫生计生

今天凌晨5时23分,“大寒”节气到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大寒恰逢农历腊月廿三,也就是小年。这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过后,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轮回。




好多小伙伴表示,刚入冬的时候冷得一比那啥,后来开始回暖就像来到了春天,忽冷忽热让我们觉得仿佛过了一个假冬天……



人生的起伏就像四季轮转,总有那段天寒地坼的艰难旅程。耐得冬日寂寞,终见三月繁华。民谚有云,“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冬天就快过去,春天还会远吗?




这些习俗,你知道多少



俗话说“过了大寒就是年”,过了大寒,春节也就越来越近了。按照民间的风俗,每到大寒时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这是一个充满了喜悦与欢乐气氛的节气。


除旧饰新,准备年货

大寒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和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蒸煮糯米饭

岭南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在传统节气中极冷的一天,广东民间形成吃糯米饭的习俗。如今在广东,常见这样的情景:大寒来临前,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拌入腊味、虾米、干鱿鱼、冬菇等,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一天。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安徽安庆则有大寒炸春卷的习俗。



八宝饭

糯米制作的食品,最典型的就是八宝饭。将糯米蒸熟,拌以糖、猪油、桂花,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肉等果料的器具内,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味道甜美,是节日和待客佳品。



尾牙祭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第二年要解雇谁。因此,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祭灶:糖粘灶王嘴

大寒期间,农历腊月廿三为祭灶日,自然就少不了祭灶的习俗。

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每个家中监察人们平时善恶的神,每年岁末回到天宫中向玉皇大帝奏报民情,让玉皇大帝定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化开,涂抹在灶王爷嘴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不让灶王爷说坏话。



年关将近,养生记住这“五宜”


在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小寒、大寒是最后两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中医认为,此时自然界阴盛阳衰、寒气袭人,极易损伤心肾阳气。因此,保护阳气是此时养生的重要原则。


1

食宜温,养肾为主

 

“冬季养肾”是养生的基本认识,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物是冬季养肾的首选食物。此外,核桃、桂圆、栗子等坚果类食品也可适当多吃。



建议:中医有“寒者温之”的原则,认为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等,有助于体内阳气升发,可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但补的同时别忘了,中医还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炖肉时不妨加几块萝卜,或搭配素炒萝卜丝、蒸萝卜糕等食用,可以防止冬季进补太过造成的脾胃消化不良。


2

睡宜早,养精蓄锐藏阳气

 

正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天不妨“偷点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建议:在起居上,应注意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的潜藏。


3

动宜慢,微汗即可

 

冬藏时节,万物蛰伏,人体也应顺应自然界特点而适当减少活动,做事“慢半拍”,以免扰动阳气。



建议:此时的锻炼要有节制,微微出汗就好,建议大家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慢跑、踢毽子、打拳、散步等,达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此外,运动尽量选择在白天、阳光充足时进行,并做好准备活动,防止运动损伤。


4

头宜暖,胸背足忌寒凉

 

冬季是脑血栓、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及关节痛、感冒等疾病的多发季节,保暖也就变得异常重要。中医认为,头是各条阳经会聚之处,心为阳脏贯通胸背,寒易从脚而生。因此,头部、胸背部、足部是需要重点保暖的部位。

建议:出门应戴好帽子,避免湿发出门;胸背部多加件衣服,避寒保暖;选择舒适保暖性能好的鞋子,并经常用热水泡脚。

5


心宜平,节制喜怒晒太阳

 

冬季白天短而夜间长,寒冷的天气、呼啸的北风常会影响人们的心情,引发失落、沮丧等情绪,甚至患上抑郁症。



建议:要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节制喜怒,多听音乐,参加娱乐活动,积极乐观地面对寒冷的天气变化。还要多晒太阳,接受“光合作用”,静心等待寒冷过后的春色。


来源:养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