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大医院战时状态:患者最长等一年以上才住院

长澳药业

华西医院:病床紧缺 每天6000人等住院

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镇江考察时指出,一些大医院始终处于“战时状态”的状况需要改观。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近日记者到四川、江西等地,真实记录了百姓看病就医遇到的难题,以及城市大医院面临的困境,希望给公立医院改革带来一些启示。从今天开始,走基层·蹲点日记将播出系列报道《直击大医院战时状态》,首先到西部最大的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去看一看。

华西医院急诊科抢救室一共46个固定床位,但现在收治的病人已经超过了80人,新的病人在不断地送来。现在医生们着急的是,由于住院部床位紧张,一些病情稳定、应该转到住院部进行专科治疗的病人一时还转不出去,他们被堵在了急诊室。

患者家属彭女士说,为将病人从急诊转到病房,她也曾将希望寄托在医托身上,但最后见医托办不成事儿又不退钱给其他患者就放弃了。

从急诊室转到病房住院治疗,对病人来说是个小小的要求,但对医院来说,却是难以解决的大问题,作为西部最大的疑难疾病诊疗中心,华西医院平均每天排队等待住院的患者有6000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住院等候的病人我们有时需要等到三个月到半年,更长的等到一年以上。

患者说,虽然大医院又挤又闹,但这里的医疗水平更让人放心。在入院服务中心,记者碰到了一位来自新疆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该患儿已经等了八个多月还没住上院,而她的最佳手术时机是一岁半至三岁。

入院服务中心的主管护师张梅说,面对这些急于救治的孩子,她的心里也很着急。

张梅:有些小孩叫他在当地输氧然后做一些简单的维护治疗,等我们再通知他的时候小孩已经不在了,我们经常换位思考,病人把怨气发给我们,但久而久之我们的压力非常大,回家以后做梦都在梦,这个床怎么安排啊。

家属们更为难的是,滞留在急诊室,不仅费用高,而且医保不能报销。一位患者在急诊室住了9天,花费近10万元,这10万元一分钱都报不了。患者还没住上院,但治病的钱就已经花光了。

分级诊疗有助大医院摆脱战时状态

为解决住院难,这些年华西医院想了不少办法,比如推行周末手术、日间手术,去年在不增加床位的情况下,多做了5000台手术。但这些措施在持续增长的门诊量面前显得杯水车薪。为将病人分流到基层,去年10月四川开始实施分级诊疗,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治疗的难易程度,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从而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上医院”。但由于人们对基层医院缺乏信任,有病就上大医院的就医习惯还没得到改变,目前华西医院的住院病人中,还有25%左右是常见病患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为什么现在推进比较难?那是因为基层医院的能力还不够,还应该加大新的医联体的实施,让大医院怎么来带动县级医院发展,让常见的多发的疾病分级到我们的基层。我们要进一步减少普通门诊的病人,让我们有限的医疗资源,集中诊治一些专科的病人,疑难的病人。

打造"超级航母"不能解决看病难

新闻观察员王健:有数据表明我国大医院在床位数量和资源投入上与国际大医院相比一点儿都不落后,有个关键问题叫“全国人民上协和”,13亿人看病都希望去协和医院,打造“超级航母”也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在我国分级诊疗属于倒金字塔结构,三甲医院投入很多,基层医院投入很低,所以怎样通过有序的分级诊疗引导患者到社区到基层医院去看病是非常关键的。

(原文标题:直击大医院病床紧缺 患者最长等待一年才住院)


相关话题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