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警惕大医院独大,要让更多医生“走出来”!
“改善中国的医患关系应该做三件事,一是要深化改革;二要建立机制,既包括民事调解机制又包括依法治理机制;三是加强加大依法维护医患关系的保障体系。”在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指导、中国医师协会和《医师报》联合举办的第九届“声音·责任”两会医界座谈会上,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强调,深化改革中尤其要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让更多的医生多点执业。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认为,通过完善医疗纠纷的三方调节和三方赔付机制,加大医疗纠纷调处疏通渠道,加大力度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通过优质资源的纵向流动和下沉,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机制,逐步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的问题,所以这也是通过建立优质资源下沉机制来不断提高人们群众的获得感。
“虽说分级诊疗是政府一直在关注的事,如果能够真正实施起来,不论是为解决医患关系作出贡献还是对完善医改工作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但是我觉得分级诊疗真正实行起来还是有困难。从国家角度来说,既有地区的差别也有城乡的差异,即使是同一个城市,市中心和市郊区差别也是很大的。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优质医疗资源和三级医院都在市中心,即使在将来可能逐步往外扩,但优质资源依旧以市中心为主,这样对分级诊疗带来了先天的不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孙建方坦言。
孙建方表示,三级医疗机构它看病能力很强、动力也很强。如果按照国家所说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治疗,疑难、少见、复杂性疾病才去大医院诊治,但是真正疑难、少见、复杂性疾病所占比例是不高的,如果三级医院不被允许接收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那么三级医院的基层生存能力就几乎没有了。加上基层医疗机构能力也不足、动力不够,竞争格局可想而知。分级诊疗要切实的贯彻下去,这些障碍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分级诊疗制度是很难进一步推进的。
不能让大医院成为巨无霸,这样会阻碍分级诊疗的推进。”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强调,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建立不同形式的医联体,这是对医疗体系改革非常重要的举措。但在现在的医院管理和整个医疗体系构架中,如果不注意一些问题,会使医联体变成大医院垄断的平台,会更加抑制基层医疗的发展,不利于分级诊疗的推进。
霍勇认为,要想实现分级诊疗,决不能让大医院变得越来越像“巨无霸”,而应该使医疗体系扁平化,基层兜底,真正增强县医院的实力,而不仅仅是国家中心或地区中心。让基层变得更强才是医联体的初衷,分级诊疗才更加有效地实施,而不是搞的更加复杂。
此外,关于医生多点执业,这些年也一直在努力实现。在2009年以后,国家也相继出台鼓励医生多点执业的文件。然而到目前,全国没有多少医生真的多点执业。虽说医生多点执业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好事,但是从目前来看这方面的工作依旧做的不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认为,国家一直主张医生多点执业,这个是非常好的。让医生为更多的患者服务,为更多的医疗机构服务。但是,对于医院来说,不想让自己的医生去多点执业,所以这方面要进一步完善,要在实践当中进一步发展。
孙建方则表示,医生多点执业难以推进的最主要阻碍在于医院院长,因为对于医生多点执业,政府是鼓励的,患者是欢迎的,医生自己也是愿意的,但是到现在为止,医生的福利还是在医院,还是“单位人”,不是“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