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前置审核”来了 “只要医生签字就可以拿药的时代”终结

西北医药


多名国内大型三甲医院药学部成员表示:“处方前置审核”是一个大趋势,许多医院也正在筹备。只是要真正实施并不容易。


来源:医学界临床药学频道

作者:丹萌


据了解,昨天,北京朝阳医院召开了“处方前置审核”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全院46个科室全面实现处方前置审核。


这算是“只要医生签字就可以拿药的时代”的“终结”。


“处方前置审核”机制的工作流程为:


医生在门诊开出处方,先通过软件审核,如果审核通过,处方便可打印,医生签字生效;如果审核不通过,处方将转至门诊的审方药师,由审方药师进行人工审核。对于人工审核仍然没有通过的处方,会通过软件告知医生,请医生进行修改。


这看似在原来开处方、取药的过程中“塞”了一道审核工序,但事实上,北京朝阳医院的“处方智能审核系统”每次审核时间仅为1/300秒,即使需要人工审核,并告诉医生修改处方,整个过程也不会超过30秒,患者几乎感觉不到就诊等候时间的延长。


比起过往的患者拿药时才发现处方不合理,再返回找医生修改,甚至节约了不少时间。


医院越高级,用药越容易出错


事实上,“处方前置审核”并不算是一个新事物,在医疗发达国家及地区,这一流程早就广泛实施。


“国内大多数处方审核是事后干预流程,也就是医师开完处方-患者缴费-药师审方-调剂发药,这时候一旦出现处方不规范或不合格需要反复修改,患者不高兴会投诉。” 惠宏医疗管理集团资深顾问杨湘怡博士说。


而能在发药时审核出处方的不合理之处还算是“幸运”的,事实上,由于我国已有发药窗口工作繁忙,大多数取药窗口的药师每日疲于发药,很少有空去把关审核。


难以计数的未经审核的不合理用药处方就这样被患者带回了家。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药学组组长翟晓波曾经告诉《医学界》:“不合理用药是国际上普遍存在的用药相关问题,而且往往医院越高级,收治的病人病情越复杂,用的药就越多,也就越容易出错。”


以北京朝阳医院这样的大型三甲医院为例,这里的医生每日接诊量大,问诊时间有限,而患者情况往往复杂,跨科用药普遍,医生往往对其他科用药了解不深。


而 “处方前置审核”可以帮助朝阳医院审核日门诊处方量10000多张,每天经过系统审核后提醒人工审核的处方量大约在600-1000张之间,其中约有30个处方经人工审核后最终确认需要进行干预,90%以上的问题处方会得到医生的修改。


尤其是那些“多时段、多科室、多处方、多品种”的复杂处方。


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介绍道,2011年,朝阳医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率为7.82%;经过对处方的一系列“开刀”,目前下降至不足0.01%。


推广“处方前置审核”,困难重重


《医学界》采访了多名国内大型三甲医院药学部成员,受访药师一致表示:“处方前置审核”是一个大趋势,许多医院也正在筹备。


只是要真正实施并不容易。


比如筹备 “处方智能审核系统”,朝阳医院早在2013年便开始把处方点评中存在的大量问题进行积累,放入安全用药智库,他们需要保证数据全面充足,数据设定的诊疗规范合理,在审核过程中既不出现假阳性,也不出现假阴性。


这个系统就足以难倒许多医院。


还有人员。


翟晓波曾在接受《医学界》采访时指出,“药学生掌握许多药理知识、药剂知识,然而如果不掌握病理生理学、内科学、诊断学等大量临床知识和技能,就无法对医生用药是否正确做出准确判断。”


但“从校园到医院,一名普通医学生要经过三年规范化培训才有资格做医生,一个临床知识一篇空白的药师却只有一年培训,专业知识很难跟上。”


“做起来确实有困难。”正在全国多家医院推广药学部革新的杨湘怡说,“一方面是投入,包括人的投入,金钱的投入等,一方面是各家医院的信息化流程也要转变,还有药师的职能也转变,从发药高手变为审方高手,这些都是挑战。”


惠宏管理集团的资深顾问廖勇凯博士则认为,更难的其实是观念转变,需要医院重视这项工作,内部人员转变观念和惯性,再加上工具方法配套等一系列工作,才能最终“水到渠成”。

长按二维码

微信号:xbyytm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注意:在任何情况下,文中的信息或观点并不构成任何          建议,不对因任何行为而产生的后果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