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名院士、1000多名院长,他们商量的事会怎样改变医疗?

县域卫生

429日,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当全国人民忙于相聚、旅游、休整时,52名院士、150多名大学校长、1000多名医院院长、8000多名医务工作者相聚古都西安,万人共同见证“2017中国整合医学大会“的火热开幕。


大会共设立1个主论坛和45个分论坛。上午由7位院士,分别就"医学与整合"、"医学与教育"、"医学与文学"、"医学与医德"、"医学与工程"、"医学与营养"、"中医与西医"做主题报告。


学术沙龙环节, 5位中外嘉宾围绕 “东西方医学文化的异同”展开交锋与交汇45个分论坛共安排了300多场讲座。


大会到底有多火爆?围绕整合医学,院士大师、名师名家们到底讨论了些什么?请跟随记者一探究竟。


2017中国整合医学大会主题

未来医学  赢在整合!

“数”看中国整合医学大会



张士涛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师分会会长

跨入整合医学时代



随着现代医学对人的整体性的日益重视,医学的发展已经跨入整合医学时代。中国整合医学、整合医学分会在樊代明院士的带领下,扛起了中国整合医学的大旗,迅速引领我国医学的创新发展。如果说去年的首届中国整合医学大会是吹响集结号,今年的第二届则是一次切磋交流 、相互学习的冲锋号。


去年的大会,帮助大家理清了整合医学概念和内涵,达成了医学发展的共识和目标,开启了整合医学时代的元年。今年的大会,仍然秉承“贵在整合、难在整合、赢在整合”的主题。上午一个主论坛,下午45个分论,内容涉及医学的几个学科和专业,相互交叉融合,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整合。来自全国各地的院士大师、名师名家,在今天的会议上畅谈整合医学,理论与实践的战略思考与研究。展示他们在实践中的做法与经验,必将极大地推动整合医学的大踏步前进。


这标志着整合医学从理念向实践不断深入,以解决目前医学专业细化、专科细划、知识碎片化带来的弊端,用整体观、整合观和正确的医学观推动大卫生和大健康事业的发展,必将有利于健康中国的建设和推进。  


周先志  
第四军医大学校长


整合出思路  整合出医疗  整合出效益


未来医学,赢在整合!今天是第二届中国整合医学大会,从规模和专家层次的变化,就充分说明了会议影响之大。第四军医大学,作为整合医学的倡导者,也是忠实的拥护者和坚定的实践者,也是受益者。整合出思路、整合出医疗、整合出效益。整合医学大会就是一个美丽而又专业的舞台,大师的教诲、思想的碰撞,专业的探讨,一定会促发心灵的闪光、事业的腾飞。


张雁灵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


让整合医学从理论状态落地


是“天时、地利、人和”使得整合医学这几年这么火。


去年到斯坦福大学去访问,看到校刊上对担任了16年的校长亨尼斯的成绩,他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件,16年来他为大学募集资金130亿;第二,他治理校园的环境,推进大学的人文教育;第三,他整合了大学的学科。他提出: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学科之间没有界限。在整合中有两个例子: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例如将音乐系与神经科学系整合在一起,研究音乐对脑电磁共振成像的联系。另一件,看似和整合毫无关系,但实际上非常整合的一件事:学校要求不同学科的博士生们交叉住在一间宿舍,这就是他的整合思维。将这些例子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思考我国的整合医学如何落地。


樊代明   院士、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名誉会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医生离科学越近,离病人越远


“医生与病人越来越远,本来应该向亲人一样,但是现在像‘仇人’一样。”


医生离科学越近,离病人越远。探索医学与科学的异同,让医学回归本源,医学才能取得革命性的进步。医学不是单纯的哲学,医学充满了科学和哲学,还涵盖了社会学、人学、艺术、心理学等。因而,我们不可以笼统地用科学的范律来解释医学,也不可以简单地用科学的标准来要求医生。美国保险公司用“指南”来判别是不是要赔钱,而中国却用指南看病。


秦伯益   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原院长


教育不应该忽略人格的培养


大家只知道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但培根不只说了这一句话,知识可以引起人的思维,控制行动,通过实践产生力量。也就是说,从知识到力量需要好几个环节的传递和放大,最终才能成为力量。图书馆“富有知识”,但图书馆需要学者将知识变为思维,控制行动,通过实践,才有力量。而如今的教育却只注重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人格的培养。


郎景和  院士、北京协和医院


医生是佛与神派来的善人


作家——你们把感动与崇拜积累,你们是上天或外星派来专门收获我们眼泪和鼓动共鸣的智者。


医生——你们把仁爱与慈悲奉献,你们是佛与神派来专门慰藉我们心灵和擦拭我们眼泪的善人。


那么,既是医生,也是作家,又如何?当医学有了文学的风韵,意味无穷;文学有了医学的内涵,深情温润。


叙事医学,是具有叙事能力的医学实践,或是有叙事能力所实践的医学,能够倾听病人的叙事、想象病人的境遇、理解他们的痛苦、尊重他们的选择。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使医患沟通是一种仁爱表达,是一种真诚对话。


白岩松  央视著名主持人

希望中国医改加速  真正把医生从道德的窘境中救济出来


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在央视工作是兼职而为医疗行业呼吁才是本职工作。


我想说三句话:第一,我和医生都姓“白”;第二,国家卫计委聘请我做健康宣传员十年了,现在又聘了十年。第三,过去、现在和将来我都是一个患者。替医生说话,是因为我不傻,今天受委屈的是医生,明天受委屈的就会是我们患者自己。


在所有的职业中,与“德“有关的就两个,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教师。医生负责人们的肉体健康;教师负责人们的精神健康。前者负责肉体治疗,难在精神抚慰;后者教授知识,难在育人。


每一个人生老病死都要与医生打交道,因此人们对医生的依赖大、期望大、抱怨就多。他以三个故事为例,来讲述医学与医德。而很多的抱怨、不满,往往都与医疗的治疗与技能无关。


1000台成功、完美的手术,抵不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是谁制造了这样的悲剧!他以最近热炒的医生论文造假事件指出,如果环境和制度是坏的,好人也会变坏。


他认为北京医改的亮点在于“人涨物降“,希望中国的医改加速,真正把医生从道德的窘境中救济出来。


张雁灵:让整合医学从理论状态落地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李宗盛在其歌词中说到,“我只见过合久的分了,没见过分久的合。”当前,无论我国还是全球的医学发展,似乎正处在这个阶段。前不久,我们去英国访问,牛津大学医学院戴维教授说了一段话:“我现在担心学科越来越细化,向精准迈进;设备越来越先进,只见设备不见人。医生与患者,学科与学科正在割裂,现在需要的是整合医学。”


什么是整合医学?

虽然我们经常可以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看到樊代明院士讲解整合医学的场景,但即便会场能容纳的听众再多,也是有限的。如何让更多医务人员了解并理解整合医学的内涵是推进整合医学的一项重要工作。


张雁灵谈到,“要想让大家更好地践行整合医学,首先要让大家了解什么是整合医学。”我们都知道,如今医学分科过细是不争的事实,那么作为一名医生是否掌握了所有学科的知识之后,才能践行整合医学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张雁灵指出,整合医学并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新的医学体系。要想让更多人了解并理解整合医学的内涵,需要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避免过于理论的说教,让医务人员切实体会到整合医学能够为临床带来的优越,即避免整合医学仅存在于理论形态,而是其真正付诸实践。


整合医学如何才能落地

整合医学的理论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付诸实践和普及。


张雁灵指出,成立关于整合医学的组织机构以及召开学术会议都是非常好的方法,但与此同时我们更应清楚地认识到,成立组织机构和召开学术会议并不是目的,更为关键的是组织机构内部如何去协调各方关系,将整合医学的理念普及开来;学术会议在设计安排上,如何体现整合医学的理念,而非某一学科组织的MDT。


“既然是一个新的医学体系,就应该首先建立好其理论基础,而后再去完善上层建筑。”张雁灵谈到,樊代明院士提出的创建整合医学专业期刊,可以说是打造整合医学理论阵地、完善理论建设的良策,事不宜迟。


此外,成立整合医学研究所、组建整合医学专门病房、开设整合医学教学课程等都是将整合医学付诸实践的好方法,关键是架子搭起来,如何去开展具体工作,这是专委会及相关专家需要重点完善的。


整合医学走向哪里

当前,现代医学将专业划分得越来越细,有些三级学科又细分为“四级学科”,甚至再分成各个协作组。在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看来,这种以“分”为主的发展模式虽然极大促进了医学事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但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那就是医学知识呈现碎片化,医疗实践走向机械化,医生的整体观念逐渐消失,患者成了器官、疾病成了症状,越来越远离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


整合医学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整合医学的倡导者,现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樊代明院士更是在大大小小的学术会议上无数次为整合医学鼓与呼。


张雁灵认为,整合医学是从人体整体出发,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知识理论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进行有机整合,把数据、证据还原成事实,把认识、共识提升为经验,把技术、艺术凝练成医术,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的现实进行修正和调整,在事实、经验和医术这个层面不断地实践,最终形成更加符合人体健康、更加适合疾病治疗的新的医学体系。因此,整合医学是医学转型的必然方向和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