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胃痛起来真要命!3颗豆就能来救你!看过的都收藏了~

广东卫生信息

蒲蒲


小编的肠胃常年傲娇,听话的时候就是个乖宝宝,一闹脾气,整个就是胃大爷!

夏天到了。对于小编这种又贪辣又贪凉的重口味爱好者,胃痛胃疼、胃不适,隔三差五来光顾,除了吃胃药,快来看看还有什么小妙招~


生活节奏快,压力山大,饥饱不定,吃香喝辣,夜宵加餐,还常常爱熬夜……

胃经过这么样的轮番折腾,也就好不了。

老祖宗在《内经》就提到:“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肢两胁痛,膈噎不通,食饮不下……未有不由清痰食积郁于中、七情九气触于内之所致焉……多因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复寒凉生冷,朝伤暮损”。

 

胃痛一上来真是折磨死人!但一个小方法就能缓解,你信不信?

 


同学聚会,酒足饭饱的小明胃痛当场发作,手捂胃脘部疼得嗷嗷叫。正巧有位当针灸科医生的同学在场,在他耳朵上扎了两针。稍作休息,李明的胃痛很快就缓解了。

广东卫生信息:最新政策,健康资讯,权威解读。微信搜索添加广东卫生信息(微信号:gdwsnet),等你来撩!

很多人都觉得惊讶,听了这位同学解释才明白。原来耳穴之所以有治疗疾病的功效,是因为各脏腑组织在耳郭均有相应的反应区。

胃痛的朋友,在家可以选择耳穴压豆的方法来调理胃肠。

小编也贴过耳穴哦,按摩刺激穴位的时候还会有点痛痛的 ~


缓解胃痛:耳穴压豆法      

1|工具


用中药“王不留行”(一种石竹科植物的种子)制作的耳穴豆贴(又称耳豆贴、耳穴贴),医用胶布。药店均可购买。


2|具体操作

 

先把胶布剪成小方块,将药豆粘贴于耳穴的神门、肝、胃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一周后交替在另一侧耳穴贴压药豆治疗。


3|取穴方法


神门穴:位于耳朵三角窝的外上1/3处,具有镇静、安神、止痛的作用。


肝穴:位于耳甲腔的外上方,对于平时脾气较为焦虑烦躁、工作压力大引起的肝气犯胃,胃部胀痛有较好的疗效。


胃穴:位于耳轮脚消失处,此处对应着人体的胃,治疗胃相关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对胃痛所引起的失眠也有一定的效果。

 

上述耳穴位每日按压5次,每次刺激2分钟,以耳部局部疼痛、发热、发胀可耐受为度,具有安神、镇痛、消炎的效果。其间,配合规律有节制的饮食,相信胃痛也会远离。


耳穴简便易操作,但要注意如果天热易出汗,贴压耳穴时间不宜超过5天,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耳郭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暂时不适合。

 


三种胃痛,6种汤来减轻

 

胃痛可以简单地分为虚寒胃痛、肝胃气痛、湿热胃痛三种。治疗胃痛,除了服用药物之外,也可以用食疗方法。

1|虚寒胃痛


症状表现:胃部隐痛,喜暖喜按,饿时痛增,得食则减,呕吐清水,四肢冷,畏寒,大便烂,舌质淡白脉虚软。


(1)附片煲狗肉汤

选用制过的熟附片12克,新鲜黑狗肉500克,生姜片20克,陈皮9克,适量植物油及食盐,把材料放进汤煲内,先用武火,水开后改为中火煲汤,煲至狗肉软烂即可。可饮汤食狗肉。


(2)白胡椒煲猪肚汤

取白胡椒15克略打碎,新鲜猪肚1个(亦可半个)洗净,生姜三片(洗净去皮);将白胡椒、生姜一同放进猪肚内,并加进适量清水,将猪肚的上下口用线扎紧,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汤;煲一个半小时,调味,饮汤食猪肚。


2|肝胃气痛


症状表现:胃脘胀痛,连及胁肋,痛处不定,嗳气频繁,食后胃胀明显,可能泛酸,舌苔薄白,脉弦。


(1)佛手砂仁瘦肉汤

佛手片15克(鲜品可用30克),砂仁5克,新鲜猪瘦肉250克;先将佛手片与猪瘦肉洗净,同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汤,1小时后,放进砂仁,再煲5分钟,停火待温,调味,饮汤食猪瘦肉。


(2)沙田柚花煲猪肚汤

取沙田柚花5克,新鲜猪肚250克;先将猪肚洗净,切成小块,与沙田柚花一起放进汤煲内,加上适量清水,用中火煲汤,煲1小时,汤好后加食盐调味,饮汤食猪肚。


3|湿热胃痛


症状表现:脘腹胀痛,甚或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口苦,大便臭秽不爽,尿黄短,身重体倦,舌苔黄腻,脉弦数。


(1)救必应煲猪瘦肉汤

每次可取救必应15克,土茵陈12克,新鲜猪瘦肉200克;一同放进汤煲内,再加进适量清水,中火煲汤约1小时;调味,饮汤食猪瘦肉。


(2)石仙桃炖猪肚汤

每次取新鲜石仙桃90克(干品30克),新鲜猪肚500克;将猪肚切粗件和石仙桃一起放进炖盅内,加适量清水,隔水炖1小时;调味后饮汤食猪肚,一次食不完可分次食用。


来源:家庭医生

猜你想看

【养生】早晨做错这五件事会折寿!有这几个坏习惯的要赶紧改啦

【健康】这8种人免疫力最差!大部分人都中招了!早知道这样做,能省下一大笔看病钱!

【提醒】常喝茶的朋友注意了!这9种茶千万别喝,不养生还易致病!

三餐定时,适量,胃才会更健康哦~

↓↓↓↓↓↓

↙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广东省健康自媒体联盟主页,获取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