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顺应喂养
婴幼儿顺应喂养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抚养者提供足够、适当的营养来源,也需要良好饮食行为的培养。婴儿在0~2岁的成长过程中,从完全依赖抚养者喂食到独立进食,喂养者(尤其是作为婴儿第一抚养者的母亲)在孩子饮食行为形成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她们除了决定孩子吃什么,还决定了孩子怎么吃。
母亲/抚养者与孩子在喂养与被喂养过程中的互动已经成为近年关注的重点。纵观婴幼儿喂养文献发现,喂养中的互动可表现出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前者主要表现为:孩子积极参与进食过程、享受就餐时间、父母积极回应婴幼儿合理的饮食需求;而消极的互动表现有婴幼儿喂养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父母控制或忽视婴幼儿的喂养需求。
顺应喂养要求在喂养过程中,必须要有关注和兴趣;父母及时察觉孩子发出的饥饿和满足的信号,并给予及时、正确的回应,是培养孩子独立饮食的关键步骤,符合培养积极互动的喂养关系。本综述主要论述喂养过程中“抚养者和孩子的互动”(即顺应喂养模式)是如何影响孩子饮食习惯的形成及如何促进婴幼儿顺应喂养。
顺应喂养概念
婴幼儿良好的营养不仅包括合理的营养素和营养结构,还包括良好的饮食技能、饮食行为和饮食氛围。近年来,关于儿童营养的众多建议和指南也强调儿童良好饮食行为的培养和塑造。针对饮食行为的培养,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提倡将顺应喂养纳入婴幼儿喂养指南中。
中国营养学会也于2015年发布的《0~6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7]和《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中纳入顺应喂养的概念[8]。顺应喂养(responsive feeding)是将社会心理学和发育心理学应用于喂养过程,是在顺应养育模式框架下发展起来的婴幼儿喂养模式。2011年Black和Aboud[5]建立了早期顺应喂养框架,并将顺应喂养定义为“孩子与看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包括三个步骤:1,婴幼儿通过动作、面部表情和语言发出信号;2,父母识别并及时、有情感、保持一致性的回应婴幼儿发出的信号,并与婴幼儿的发育水平相适应;3,婴幼儿逐渐感受和学习父母可能的信号回应。顺应养育中,孩子通过行为、面部表情和发音来传递信号;父母识别这种信号并以支持的方式作出积极的应答;孩子意识到这是对他们发出信号的回应,以此建立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
顺应喂养强调喂养过程中父母和婴幼儿之间的互动,鼓励婴幼儿发出饥饿和饱足信号,并给予及时、恰当的回应,让婴幼儿逐步学会独立进食,并获得长期健康的营养及维持适宜的生长。
促进婴幼儿顺应喂养的发育学基础
在实现顺应喂养前,首先需要了解儿童喂养相关的发育里程碑。
6月龄前:正常的吸吮和吞咽能力、按需喂养、纯母乳或人工喂养、当宝宝饱时将奶瓶拿开。
6个月时:婴儿头部控制较好,具有独坐的能力并可坐在高脚凳上、吐出反射(tongue-thrusting reflex)消失、在饿的时候会主动张嘴、在吃饱的时候会将头转向一侧以拒绝食物、可以用食指和拇指拿食物(指尖抓握能力)。该时期一般为食物转换期,食物转换时间——即使增加喂养频率仍不能缓解饥饿且与生病或出牙无关。
6~12月:逐渐达到自己用勺吃果泥/菜泥、可以吃指状食物。12~24月龄:自己进餐、从泥状食物到不同质地和不同气味的混合食物转换、家庭共同进餐、常易发生挑偏食。
促进婴幼儿顺应喂养的措施
在喂养过程中,父母与婴幼儿完整的互动过程包括婴幼儿发出信号且该信号可以被父母识别并应答。对于父母,这种互动表现在他们成功地完成喂养孩子的任务;对婴幼儿来说,表现在被喂养中,其发出与进食相关的信号可被父母准确理解并得到与自己期望一致的回应,从而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婴幼儿的信号
Mentro等提出婴幼儿发出的信号是最佳顺应喂养实践的必要因素,主要包括与父母眼神的交流(眼睛睁大地看着父母)、对父母愉悦地表达情感(微笑)、对父母发出愉悦的声音,或通过手势、语言向父母表达对进食的需求和欲望,而不是哭喊和发怒,通过动作表达想吃的欲望(放松的姿势、平静的动作、蜷入父母的身体)。
2
情感支持
父母的情感支持是促进顺应喂养的有效措施,主要包括:通过微笑、眼神交流和鼓励的词语来回应孩子;给孩子喂食时缓慢、有耐心,并且自己保持愉悦心情;等待孩子吃完,并仔细观察孩子表达满足的信号;给孩子提供食物以使孩子可以自己独立进食。
3
就餐环境
提供一个愉悦的就餐环境可以增加婴幼儿对食物的兴趣。例如:让孩子舒服地吃饭、避免干扰;合适的就餐地点;父母全身心地照看孩子吃饭,最好能和孩子面对面(有利于关注婴儿的表情,并可通过自己的愉悦表情向婴儿传递辅食的可口的信息,有利于促进婴儿接受新事物);提供健康的食物并描述食物的特性有利于孩子区分不同的口味和不同质地的食物;每个家庭成员都吃健康的食物。
4
同桌进餐和失误分享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方面是同桌进餐和食物分享。在孩子满1岁前,鼓励孩子独立进食是个挑战,鼓励他们和其他家庭成员一起用餐是非常合适的。但家庭共同用餐在当今生活快节奏的世界已经很少见了。
另一个关注的问题是孩子和成人经常在吃饭时注意力不集中,会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或用电子设备,这会忽视孩子发出的满足信号。此外,在吃饭时看到不健康食品广告对孩子饮食行为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不同时期婴幼儿顺应喂养
2009年Aboud等编写的顺应喂养手册提出以下基本原则:1,在婴幼儿拿取食物前将他们的手洗干净;2,自我喂养:让他们自己拿食物吃;3,顺应:观察和听他们发出有关喂养的信号并给予回应;4,当婴幼儿拒绝时,停止喂养并思考他们拒绝的原因,不要强迫喂养;5,提供不同种类的食物,包括鱼虾蛋奶和水果蔬菜。顺应喂养的示例如表1所示。
纯母乳 / 奶粉喂养阶段顺应喂养的运用
对于6个月内的婴儿,母乳作为唯一的食物,不仅可以满足婴儿在该时期的全部营养和情感需求,而且还建立了母亲和孩子之间牢固的纽带,因此建议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
此外,众研究表明持久的纯母乳喂养对儿童将来建立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具有积极作用。6月龄内,婴儿主要为纯母乳喂养或部分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方式,应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
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但一般每天喂奶的次数可能在8次以上,生后最初可在10次以上。随着婴儿月龄增加,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建立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婴儿异常哭闹时,应考虑非饥饿原因,积极就医。
2
食物转换期顺应喂养的运用
父母需要根据婴幼儿的年龄准备好合适的辅食,并按婴幼儿的生活习惯决定辅食喂养的适宜时间。从每次一茶匙、一天两次开始,逐渐增加喂养次数和喂养量,逐渐增加新食物。给孩子们提供种类多样的健康食物和合适的进食环境是父母应尽的责任,而孩子们该做的是决定吃什么和吃多少。
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已提出食物转换期顺应喂养原则的四个特征,并强调孩子的食物应该放在一个单独的盘子里,以便于母亲观察孩子吃了多少食物。
具体原则如下:
1,直接喂养婴儿,对于已经可以自己吃饭的孩子,帮助他们自己进食;喂养时,要缓慢且有耐心,鼓励但不强迫进食;
2,如果孩子拒绝多种类型的食物,可以尝试不同食物、口感和质地的搭配,以及使用不同的鼓励方法;
3,如果孩子很快对食物失去兴趣,将吃饭时的干扰减到最小;
4,切记吃饭时间是一个增进相互了解和表达爱的机会,喂养过程中,与孩子交流,并保持眼神的交流。
顺应喂养有利于促进父母与婴幼儿之间的情感联结和良好的依恋关系,促进婴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心理行为发育,增进婴幼儿对饥饿或饱足的内在感受,发展其自我控制饥饿或饱足的能力,这对预防肥胖、生长迟缓等常见儿童营养问题极为重要,可使婴幼儿获得最佳的健康和生长发育状态。因此,顺应喂养的概念和原则应被强调并应用于育儿过程中。
摘自《妇幼营养学术前沿2016年第三期》
医药汇通
一起分享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