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专业销售解决方案:祛湿的四种方法及用药对比

药店智汇

与祛湿相关的中成药在药店可谓琳琅满目,其涉及疾病种类多、范围广,日常销量非常可观。与祛湿相关的中成药并不是一类药,只是因为本文专门讨论“湿邪”,所以把这类药放到了同一维度上。


祛湿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分别为苦燥湿、芳香化湿、温化水湿和利水渗湿,按照这四种方法我们可以对相关的中成药进行一下梳理。


1

苦燥湿

苦味能燥,湿与燥是对立的两种气,类比于“热者寒之”的治则。“湿者燥之”自然成为祛湿的方法之一。


苦燥之法分为治疗寒湿和湿热两种。


寒湿停滞经络会出现关节不利、肿痛怕冷等症候;寒湿困脾可能出现畏寒肢冷、腹痛泄泻等症;寒湿下注则可能出现带下清晰或小便不利等症状。湿热蕴结脾胃,升降失常,则症见脘腹胀满、呕吐、泻痢;


湿热壅滞大肠,传导失职,则症见泄泻、痢疾痔疮肿痛;湿热蕴蒸肝胆,则症见黄疸尿赤、胁肋胀痛、耳肿流脓;湿热下注,则症见带下色黄或热淋灼痛;湿热流注关节,则症见关节红肿热痛;湿热浸淫肌肤,则可见湿疹、湿疮。常用的应用苦燥湿法的中成药如下。

详情 ↓

 

药品名 药物组成 主治功能 禁忌
当归苦参丸 当归,苦参,辅料为蜂蜜,玉米朊。 凉血,祛湿。用于血燥湿热引起的头面生疮,粉刺疙瘩,湿疹粉刺,酒糟鼻赤。 禁烟酒,辛辣,油腻及腥发食物。
二妙丸 苍术,黄柏。 燥湿清热,用于湿热下注湿疹,阴囊湿痒。 禁烟酒,辛辣,油腻及腥发食物。
龙胆泻肝丸 龙胆、柴胡、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地黄、炙甘草。 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 孕妇、老年体弱,大便  软者慎用;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六君子丸 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甘草 补脾益气,燥湿化痰。用于脾胃虚弱,食量不多,气虚痰多,腹胀便溏。 孕妇忌服,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二陈丸 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辅料为生姜。 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足光散 水杨酸、苯甲酸、硼酸、苦参。 清热燥湿,杀虫敛汗。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角化型手足癣及臭汗症。 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独活寄生合剂 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盐杜仲,川牛膝,党参,茯苓,甘草,桂枝,辅料为乙醇。 养血舒筋,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所致的腰膝冷痛、屈伸不利。 孕妇禁用。
区别用药: (一)当归苦参丸和二妙丸都是以苦寒药为主药,燥湿清热,治疗湿热之邪引发的病症,应用范围不仅仅限于说明书中提到的皮肤方面的疾患,对于很多湿热引起的其他的疾病也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


(二)龙胆泻肝丸是清泻肝胆湿热的代表药物。龙胆入肝、胆经,苦寒,燥湿,泻肝胆火,对于肝经湿热上攻和下注都有良好的效果,但应注意,此药大寒,辨证须准确,不可妄投。


(三)六君子丸和二陈丸燥湿健脾化痰,是燥湿化痰兼调理脾胃的代表药物。


(四)足光散是外用燥湿药,其中还添加了收湿敛汗的西药成分,对湿热浸淫导致的手足藓有效。


(五)独活寄生合剂中的独活辛温苦燥,既能燥湿,又能祛风散寒,此药是治疗风寒湿类疾病的代表成药,在祛风湿类的口服药以及诸如伤湿止痛膏等外用药中,祛湿的方法基本都是苦燥法。


2

芳香化湿

“土爱暖而喜芳香”,芳香类中药能疏通气机,宣化湿浊,消胀除痞,扶脾健运,代表药味有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等。同时,这类药还能行气通经,宣畅中焦之气机,气机通畅则湿郁得解。


芳香化湿药多数为辛温香燥之品,易于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及气虚者宜慎用。芳香化湿法的代表中成药如下。

详情 ↓


药品名 药物组成 主治功能 禁忌
藿香正气水 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效。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肠胃型感冒见上述症候者。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饮食宜清淡。
午时茶颗粒 苍术、柴胡、羌活、防风、白芷、川芎、广藿香、前胡、连翘、陈皮、山楂、枳实、麦芽(炒)、甘草、桔梗、六神曲(炒)、紫苏叶、厚朴、红茶 解表和胃。用于外感风寒、怕冷发热,内伤食积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饮食宜清淡。
藿香祛暑软胶囊 广藿香、香糯、白芷、紫苏叶、苍术、丁香、陈皮、大腹皮、法半夏、茯苓、生姜、甘草。 祛暑化湿,解表和中。用于内蕴湿滞、受暑感寒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四肢酸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饮食宜清淡。
加味藿香正气丸 广藿香、紫苏叶、白芷、白术(炒)、陈皮、半夏(制)、厚朴(姜制)、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生姜、大枣。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饮食宜清淡。
祛暑片 广藿香、紫苏叶、茯苓、香薰、檀香、木瓜、丁香、甘草。 祛暑散寒,止吐止泻。用于中暑感寒引起:恶寒发热,头痛身倦,胸腹胀满,呕吐泄泻。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饮食宜清淡。
香砂养胃丸 木香,砂仁,白术,陈皮,茯苓,半夏(制),醋香附,枳实(炒),豆蔻(去壳),姜厚朴,广藿香,甘草。 温中和胃之功效。主治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症见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饮食宜清淡。
区别用药 (一)藿香正气系列、祛暑片、午时茶颗粒的组方中都既有散寒解表的药物,又有化湿和中的药物,都可用于在暑湿天气里感受风寒的暑湿型感冒;而午时茶颗粒的宣肺散寒之力更强,并有消食之功。


(二)藿香祛暑软胶囊较藿香正气水减厚朴,加丁香、生姜、香薰,换生半夏为法半夏。针对“內温湿滞”,加丁香、生姜、法半夏加强了燥湿温中止呕的作用;加香薰,


(三)加味藿香正气丸较藿香正气水减苍术,加白术,桔梗,生姜,大枣,调理脾胃的功效更强。


(四)与前几个药主攻暑湿热感冒不同,香砂养胃丸虽然也有不少芳香化湿药在其中,但其无祛风之药味,故总体功效是健脾和胃,化湿温中,与参苓白术丸相比,二者同为健脾利湿药,但前者偏湿,偏于治疗寒湿困脾,后者药性平,益气之功著,偏于治疗湿阻中焦导致的气虚便溏等症。


3

温化水湿法的代表中成分

详情 ↓


药品名 药物组成 主治功能 禁忌
萆薢分清丸 粉萆薢,石菖蒲,甘草,乌药,益智仁 分清化浊、温肾利湿。肾不化气,清浊不分,小便频数,时下白浊。 忌食油腻、茶、醋及辛辣刺激性物。
五苓胶囊 泽泻,茯苓、猪苓、肉桂、白术(炒) 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由于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忌食油腻、茶、醋及辛辣刺激性物。
区别用药 (一)萆薢分清丸可以温暖下元,利湿化浊,可治疗由下焦虚寒,湿浊下注所致的白浊,肾阳不足,失于气化清浊不分,故小便浑浊,甚则凝如膏糊,治宜温肾利湿,分清化浊,方中益智仁和乌药温肾,粉萆薢和石菖蒲利湿化浊,此药应用淡盐水冲服,取其咸以入肾,引药直达下焦。


(二)五苓胶囊与古方“五苓散”略有区别,即桂枝改用了肉桂,由此其花气行水之力有所减弱,而温肾助阳之功略有增强。


4

利水渗湿法的代表中成药

详情 ↓


药品名 药物组成 主治功能 禁忌
参苓白术丸 人参、茯苓、白术(麸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 健脾、益气。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 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复方金钱草颗粒 广金钱草、车前草、石韦、玉米须。 清热祛湿,利尿排石,消炎止痛,用于泌尿系结石,尿路感染属湿热下注证者。 忌服辛辣刺激性食物。
八正合剂 瞿麦、车前子(炒)、萹蓄、大黄、滑石、川木通、栀子、灯心草、甘草 清热、利尿、通淋功效。用于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 忌服辛辣刺激性食物。
区别用药 (一)参苓白术丸以薏苡仁和茯苓利水渗湿,辅以其他健脾化湿药,有“利小便以实大便”之功。


(二)复方金钱草颗粒和八正合剂在利水渗湿功效之外,还有清热之力,故主要治疗湿热下注证。



▶关注药店智汇,让你的药店比别人更专业、更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