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居民健康档案,你需要了解的几个内容~
“一个贯穿一生的临床数据的纵向记录 ,累加和保存一个人从生到死的临床健康资料”是对健康档案最简单的诠释。
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更好地为其提供连续、综合、经济、科学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现“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管理一生、受益一生”的理念。
居民健康档案包括哪些内容?
答:(1)个人基本信息:性别、出生日期、联系电话、血型、药物过敏史、既往史、家族史和疾病史等必填项目。(2)真实性核查信息:血压、血糖、心肺听诊记录;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信息;建档时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3)健康体检信息:体检日期、症状、一般状况、生活方式、脏器功能、查体(心、肺)、现存主要健康问题、主要用药情况、健康评价、健康指导、危险因素控制等。(4)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信息记录。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有什么好处?
对于居民个人,建立健康档案可以了解和掌握本人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情况,系统的监察与管理,维护健康水平。居民看病时,医务人员通过查看健康档案信息,可以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存在的危险因素,所患疾病的检查、治疗及病情变化情况,从而,对居民的健康状况作出综合评估,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建立健康档案还可以使居住地点分散的居民得到连续、科学的卫生服务。
对于医生而言,健康档案记录可以帮助全科医生在接诊过程中正确理解患者提出的间题和鉴定病情症状,也是全科医生为患者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的重要基础。全科医生和预防保健人员在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与之长期接触的过程中,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发现居民现存的健康危险因素和病患,有利于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可以在客观上为基层卫生机构规范化服务创造必要的条件,为首诊制、双向转诊制的实现奠定基础。通过健康档案的系统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卫生与健康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服务资源,增设服务项目,使卫生机构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得到合理利用。
哪些人可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所有城乡居民,凡是在社区居住半年以上的,包括户籍及非户籍人口,都可以在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申请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怎样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在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咨询,或接受群体卫生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服务时,由基层医务人员负责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根据工作需要,医务人员还会走进社区、家庭开展建档工作。
建立健康档案时主要询问哪些内容?
一是询问个人基本情况,包括:(1)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医疗保险类别与血型等基础信息。(2)药物过敏史、有害元素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史。(3)农村地区还要询问一些厕所、饮用水等家庭生活环境情况。
二是询问居民当前健康状况,包括:(1)有无不适症状。(2)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3)以前主要疾病的患病和治疗情况。(4)住院、手术、输血等情况。(5)预防接种情况。(6)最近1年的主要用药情况等。
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会被其他人得知吗?
在档案建立和使用过程中,保护居民基本信息和健康信息等个人隐私是医务人员最基本的原则。在档案建立和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填写的相关记录,都要求装进居民健康档案袋,统一存放,由专人负责管理。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地区,要求保护好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
什么是健康档案信息卡?有什么用处?
健康档案信息卡是交由居民本人保管的个人健康信息卡片。
其内容包括:居民个人主要基本信息、健康档案编码、患有的重要疾病、过敏史以及紧急情况下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还有所属基层医疗机构的责任医生、护士及联系电话等。它主要用于居民在复诊、转诊或接受健康管理时方便医护人员调取健康档案。同时,特殊疾病患者应随身携带健康档案信息卡,在出现紧急情况时,便于周围群众或救治者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及时与其家属和责任医护人员区的取得联系。实行计算机系统化管理的地区,使用身份证就可以进行身份识别,调取个人健康档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