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关于冬病夏治,您不得不知的那些事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冬为阴,夏为阳。
何谓冬病?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
何谓夏治?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冬病夏治方法有哪些?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根据穴位的主治病证,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药物注射、艾灸、埋线、刮痧、拔罐,或内服药物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措施为三伏天的药物穴位贴敷(即天灸疗法,常采用具有温通功效的中药组方制成贴敷药物),因其疗效明显、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冬病夏治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现代研究发现,药物贴敷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药物透过表皮细胞间隙并经皮肤本身的吸收作用,使之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而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另外,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其产生抗体,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还可能通过神经一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
为什么选择在三伏天?
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发现,在夏季的三伏天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疗效显著,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根据具体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分别于三伏天各敷一次。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以机体自我感觉可以耐受为度,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同时可配合辨证施治的中药内服等治疗措施,冬病夏治的疗程最好连续应用3~5年,这正是中医“既发之时治其标,未发之时治其本”之治病原则的体现。
哪些病最适合冬病夏治?
呼吸道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阻肺、慢性咳嗽等。此类疾病最大特点就是冬季易发或发作频繁,而且越发越重,治疗较困难,需反复住院,多经久不愈,夏季病情相对缓解,可谓真正的“冬病”。中医认为:咳喘之病乃风寒痰湿之邪壅阻肺气,继之损伤阳气,阳受损,阴愈盛,故久咳气喘迁延难愈。而夏日三伏,是一年中阳气最盛之时。此时,用温热辛散药物,敷于相应穴位上,一能养阳,二能制阴,生阳抑阴,阴阳乃平,肺气得以肃降,咳喘不复发作。另外,也可通过内服中药以扶助阳气、祛除寒邪,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那些属于脾胃虚寒的消化道疾病患者,如胃寒怕冷、遇寒腹泻、不能吃冷食水果、不能吹电风扇等等情况都属于脾胃虚寒或脾肾阳虚,利用夏季三伏天“冬病夏治”来调补脾肾阳气,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今年三伏贴去哪里?
邢台市中医院内三科(呼吸科)开展冬病夏治多年,临床实践经验丰富,针对个体情况辨证论治选择不同的膏药,现场施灸并贴敷,膏药配方是经过高年资老中医精心研制并根据临床实践不断改良总结而成,疗效显著。
今年三伏贴时间为:
夏至时间: 2017年6月21日
初伏时间: 2017年7月12日
中伏时间: 2017年7月22日
末伏时间: 2017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