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最好的疏肝药!

中药百科
普及艾灸、刮痧、拔罐等中医传统保健方式,提供专业的养生保健知识,值得学习。


郁金 / Yù Jīn

中药速记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 Chen et C.Ling、姜黄Curcuma longa L.、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或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的干燥块根。前两者分别习称“温郁金”和“黄丝郁金”,其余按性状不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金”。


别名:

玉金、郁金、入金、乙金、温郁金、桂郁金、黄郁金、川玉金、川郁金、广玉金、黑郁金、光郁金、绿郁金、马蒁、紫蒁香、黄丝玉金、醋郁金


产地:

温郁金主产于浙江、福建、四川等省;黄丝郁金主产于四川、福建、广东、江西等省;桂郁金主产于广西、云南等省区;绿丝郁金主产于四川、浙江、福建、广西等省区。



采收加工:

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除去泥沙和细根,蒸或煮至透心,干燥。


性状鉴别:


温郁金

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稍扁,有的微弯曲,两端渐尖,长3.5~7cm,直径1.2~2.5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纵纹隆起处色较浅。质坚实, 断面灰棕色,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气微香,味微苦。


黄丝郁金

呈纺锤形,有的一端细长,长2.5~4.5cm,直径1~1.5cm。表面棕灰色或灰黄色,具细皱纹。断面橙黄色,外周棕黄色至棕红色。气芳香,味辛辣。


桂郁金

呈长圆锥形或长圆形,长2~6.5cm,直径1~1.8cm。表面具疏浅纵纹或较粗糙网状皱纹。气微,味微辛苦。


绿丝郁金

呈长椭圆形,较粗壮,长1.5~3.5cm,直径 1~1.2cm。气微,味淡。


饮片

呈椭圆形或长条形的薄片。外表皮灰黄色、灰褐色至灰棕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切面灰棕色、橙黄色至灰黑色,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


性味归经:

辛、苦,寒。归心、肝、胆、肺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能行散,苦寒清泄,入心、肝、胆、肺经。能活血止痛、凉血清心、疏肝解郁、利胆退黄,并兼止血,为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凡血瘀气滞有热、肝郁化火、血热出血、热扰心神及湿热郁闭心窍,即可酌选。


功效: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


主治病证:

(1)胸腹胁肋胀痛或刺痛,月经不调,痛经,癥瘕痞块。

(2)热病神昏,癫痫发狂。

(3)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妇女倒经。

(4)湿热黄疽,肝胆或泌尿系结石症。


配伍:

郁金配石菖蒲

郁金辛苦而寒,功能解郁开窍、清心凉血;石菖蒲辛苦而温,功能开窍醒神、化湿豁痰。两药相合,既化湿豁痰,又清心开窍,治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狂、癫痫。


郁金配白矾

郁金辛苦而寒,功能解郁清心而开窍;白矾性寒,清热消痰。两药相合,具有较强的祛除心经热痰之力,治痰热蒙蔽心窍之癫痫发狂及痰厥等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 研末,2-5g。


使用注意:

丁香畏郁金,不宜与丁香、母丁香同用。



郁金的故事


小指月正在粗糙的石块上面磨着郁金,原来这块石头是爷爷特地从溪边找了很久才找到的。


一般人只听说过用石头来磨刀,却很少听过用来磨药。


小指月说,爷爷,为什么要那么费事呢,我们不是已经有打粉机了吗,一下子就打好了,可以省多少时间啊!


老爷爷笑笑说,为什么现在机器制造业那么发达,人们还要手工裁缝呢?有些手工制作是机器无法代替的,就像你手撕包菜,就比刀切的要好吃。而且有些药物最好不见铁器为妙,你用石头把它磨好,更原始接地气。



有个妇人,每次月经来临时,不是鼻子出血,就是刷牙牙出血,有时出得挺多的,月经过后就好多了。


这次一出血,居然有不可收住之势,她赶紧找来竹篱茅舍。


老先生说,指月,像这种女子月经来临时,人体上部出血,如吐血,鼻衄或牙龈出血,这种情况叫做妇人倒经,可以用一味顺经汤。


小指月没有听过一味顺经汤。


老爷爷说,就郁金,郁金是治倒经要药,既能清热凉血,也能顺气解郁。再加上它味苦性寒能降泄诸气,符合吐衄必降气之意。


原来《本草经疏》中说,郁金本属血分气药,其治诸血症,属于血热上行者,大凡内热火焰,此药能降气,气降则火降,而郁金之性,又善入血分,还能下降火气,使血不妄行。


这妇人就直接用小指月磨好的郁金粉,每次冲服两钱,喝第一次血就下去了,第二个月又喝几次,接下来倒经的现象就消失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郁金磨汁服,下气降血之功更速,虽然也可以走捷径用机器打粉,但效果会稍逊,这可能是由于损坏其混悬液而造成减效。其实郁金质地不坚,易磨,但须用力轻匀,手重则散。




猜一猜这味中药是什么?

请在留言处写下您的答案!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九歌(微信号:13714982120


湿热毒火,首见肝经

黄帝内经一聊就懂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本号致力于传扬内经养生之术,《灵枢》《素问》,一聊就懂!

穴位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学习人体各个穴位的相关知识和健康养生方法。

面诊手诊舌诊脉诊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学习面诊手诊舌诊脉诊,掌握体外诊断,有病早知道,无病多保养!



谭旭 

湖北谭氏中医第八代传人

执业中医师,临床经验20余年

零基础学中药,成为家庭「中医生」

系列课程立减¥100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 报名课程

点『阅读原文进入报名购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