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目击者”23位公交司机出手抢救
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手握方向盘,每天在城市的街道中穿梭,一年四季,风雨无阻,他们就是城市公交司机。 为了让更多的乘客在出行的途中多一份安全的保障,我院主办了醴陵市“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第一季,心肺复苏术走近公交。醴陵市公交公司的23位员工、3名热心群众及我院120名实习生参加。
活动参与人员正在培训
醴陵市中医院作为我市唯一的一所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承担了醴陵市应急医疗救助的主体。胸痛中心的建设,让更多的突发心脏病患者能够通过绿色通道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旨在汇集多方力量共同发起“现场救护”,组织有志于向广大公众推广、普及伤病突发现场救护急救知识的合作伙伴,推广普及、交流经验、协同合作与资源共享,促进现场救护急救知识和操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实用化,达到能广泛、深入和持久进行现场救护的急救知识传播的平台,实现在伤病突然发作的第一现场,通过第一目击者,在第一时间作出迅速正确的反应。
那么让我们一起看下演示现场吧~
急救“荒”与急救“慌”是生命不可承受之殇
我国每年54万人猝死,相当于每天6艘“东方之星”沉船遇难的人数。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车祸、溺水、中毒、跌落等等,“夺命杀手”无处不在,救命黄金时刻只有4-6分钟,每推迟1分钟抢救,患者的死亡率就上升3%。而大部分人往往遇到意外依赖于急救车和急救专业人员,普遍存在急救“荒”。
根据研究发现,约有88%的猝死病人发生在家中,很多去世者往往是由于抢救不及时,没有得到正确、及时的帮助,等到医生到达现场时已经太晚。在澳大利亚,每100人中有1人拥有急救员证书,香港每10人中有1名,新加坡每5人中有1名,美国每3人中有1名,北京正在为每150人拥有1名而努力(新目标为每80人拥有1名),而在长沙,每2000人中仅1名有过培训经历。不会救、不敢救、不去救的急救“慌”往往使无比珍贵的救命生机流失。
急救医学专家呼吁:急救应当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
第一步:怎么救
醴陵市中医院副院长、胸痛中心主任谭海彦提出在伤病突然发作的第一现场,第一目击者在第一时间作出迅速正确的反应的三个“一”理念。为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公众急救意识,醴陵市中医院成立由医务科、急诊科、胸痛中心牵头,全体医护志愿者为导师和工作人员的团队,在院内开辟急救小屋,配备专职培训老师和专门培训教具,开展“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基层的“五进”培训。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掌握急救的相关知识。
第二步:我来救
救人的前提,应当先学会急救,借此倡议大家主动学习急救知识,在关键时刻进行自救、互救和他救。
事件一:2016年6月,在开往广州的高铁G633次列车上,一中年男子突发胸闷、乏力出汗、神志淡漠,列车长呼叫请求医务人员救助。我院邓纲、曾丽、付华、易婵娟听到广播后,迅速赶到事发车厢,展开救治。经询问病史、完善体查,考虑患者冠心病心绞痛,是因吹空调遇冷后导致冠脉痉挛、心肌缺血所诱发,即中医的胸痹--寒凝心脉证。予以平卧休息、饮用温开水、含服速效救心丸,3分钟后缓解。
事件二:2017年6月18日,在贵阳-长沙南的G1536次列车上,一位小女孩突发抽搐,高铁广播呼救车上医护人员,我院卒中中心朱进波医生听到的广播后马上赶到事发车厢,发现患儿意识丧失、双目上视、手足抽搐、牙关紧闭,询问家属患儿有外感病史,测体温41.2℃,考虑高热惊厥。予以物理及药物降温,协助列车人员联系下一站医务室,经后期随访得知小女孩转危为安。
第三步:都来救
在事故和意外发生最初的“黄金10分钟”,急救车和急救专业人员往往不能迅速赶到,在现场的往往是“第一目击者”。这时“第一目击者”才是挽救伤病员的关键角色。在该院接诊的患者中,也有家人给予过恰当的急救,而幸运地得到挽救的案例。记得儿科收治的一名农村溺水的儿童,当时要不是孩子他妈偶然在电视上看了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并冷静的运用自己掌握的技术为孩子做相应的急救措施,也许孩子的命运就要改写了。
然而,谭海彦也不无忧虑地表示,医院每年接待的急诊患者中,真正由第一目击者在第一时间施救的,少之又少。国民急救意识的普及和急救技能的提升迫在眉睫,任重而道远,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他呼吁,生命诚可贵,全社会都来重视和关注“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接受“现场救护“的规范化培训,在人们心中根植,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与方法,在遇到突发状况的危急时刻,每一个“第一目击者”才能够勇于和善于伸出援手、科学有效施救,才能挽救生命于黄金时刻。
现场目击者急救对于心跳骤停患者的预后是影响重大的!
我院长期提供公益急救知识培训,有意向学习的个人和单位,请与科教科联系,电话:23227850
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你所有的同事、朋友、亲人,让我们行动起来,主动学习,成为生命的守护者!
微编:张孟芳 审核:曾 丽
往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