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艾灸】-冬病夏治三伏灸 穴位艾灸正当时......

安康医药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气候条件直接或间接地治病养病。《黄帝内经》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此时治疗某些属于寒性的疾病,可以最大限度地以火克寒,达到标本兼治之目的。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有随之欲升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对阳虚者用补虚助阳药,或内寒凝重者用温里祛寒药,以求更好地发挥扶阳散寒的治疗目的。“治未病”是中医传统,“冬病夏治”是“治未病”中重要的一种办法。“未病先治、既病防变,病愈防复是”是“治未病”的核心,而“冬病夏治”能很好地做到这三点。


为什么要“冬病夏治”?

    

现在都说三伏天要冬病夏治,这样对自己的身体好,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三伏调理阳虚气虚、血虚,效果是一年中最好的,否则错过又要等一年!下面就具体说说为什么冬病夏治? 

     是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

  

冬病夏治的方法 

     

三伏灸是以艾灸灸特定穴位,以扶植体内正气的传统三伏天治疗方法。连续贴灸三年,利于将冬天的陈寒顽疾从根子上祛除。



“三伏灸”适应病症:

    以下疾病均是冬季易得或易加重的病症,通过“治未病”,在疾病尚未发作之前治疗,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病率,减轻发病症状,起到事半功倍的良效。



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咽炎、体虚感冒。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

儿科:小儿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体虚易感冒等虚寒性疾病,尤其适宜儿童亚健康调理。



妇产科疾病: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等寒症。

“痹证”: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四肢寒凉怕冷,免疫力低下亚健康患者。


“三伏灸”适宜对象:

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

“三伏灸”治疗周期:

 一般来说,每年夏季贴敷3-6次,每次间隔7-10天,连续贴敷3年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可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三伏灸”治疗时间:

成人一般贴敷3-6小时,儿童一般贴敷0.5-1个小时。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差异可适当调整延长,如果贴敷部位出现痒,疼,可以减少贴敷时间。


艾灸后期间饮食禁忌:

1,艾灸当日及次日不能吃生冷,海鲜,辛辣,煎炸食物,不吃易化脓食物,如牛肉,鸭,鹅,花生等。

2,艾灸期间应禁食烟酒,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禁食海鲜虾等易发物。


艾灸后注意事项:

艾灸当天禁止洗澡。艾灸期间要尽量避免受凉,避免大量排汗,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或顶风吹电扇。


“三伏灸”机理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可以说“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中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上工治未病。

夏天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此时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驰、毛孔张开,利用艾灸渗透皮肤,刺激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温阳利气、祛散伏痰的功效。

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夏天是一个不应放过的最佳治疗时机。冬季因为气温、气压偏低,这类病特别容易复发。冬季治疗以治标为主,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疾病虽在夏季少有发作,但其宿根常存体内,“夏治”是选择夏天炎热季节,采用适当药物进行治疗。因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对阳虚者用助阳药,可更好的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气、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并可为秋冬储存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冬病夏治”属于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

“三伏灸”贴敷时间


开穴灸:7月2日-7月11日

初伏灸: 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灸: 7月22日-7月31日

中伏加强灸: 8月01日-8月10日

末伏灸: 8月11日-8月20日

末伏加强灸:8月21日-8月30日

徐州华夏安康中医艾灸养生群,欢迎广大顾客加入!华夏艾灸,您身边的养生保健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