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连批《王者荣耀》,腾讯股价一度暴跌近5%,市值蒸发超1000亿

CFDA制药人社区

作为目前国内最火的手游之一,《王者荣耀》正处于舆论的浪潮之颠。


今天腾讯开始上线实行《王者荣耀》最严新规,在香港上市的腾讯控股盘中一度下跌近5%,收盘跌4.13%,市值缩水1099亿港元。


有分析称,下跌或因人民网评:《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文章引起。


腾讯今日回应称,游戏不是洪水猛兽、精神鸦片。随后人民网再评《王者荣耀》,称游戏不是天然的恶,但监管少不了。"社交游戏"的监管不该只堵不疏,而应树立"大监管"理念,游戏制作方的源头设限、政府部门的审核监管、家庭成员的陪伴监护等,一个不能少。


1

《王者荣耀》到底有多火?



中国手游史上从未出的现庞然大物

腾讯推出的这款游戏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创造了一系列新纪录,无论是学生,还是白领、老板,社会金字塔的各个层级似乎都不愿缺席这场全民娱乐盛宴------即便这款游戏并不能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带来哪怕是一毛钱的收入,反倒是层出不穷的新皮肤,不厌其烦的在敲打他们的钱包:


累计注册用户超2亿,人数比A股股民还高,日活跃用户超8000余万,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玩;

月流水达30亿元、卖皮肤一天赚1.5亿、年终奖发1亿;


一季度收入60亿元,“打败”94%的A股上市公司;


代练月入5万,游戏主播年薪2000万,“王者荣耀之父”斥资9800万元香港买楼;


最直观的说,二级市场的研究员们已经开始讨论这款游戏今年会给腾讯贡献100亿利润还是120亿利润了。


除了这些令人咋舌的商业数据以外,根据天风证券的数据,《王者荣耀》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到了97.7分钟,几乎占据整个手游行业游戏时间的8.5%-11.3%。若用Questmobile统计的巅峰DAU和用户单日使用时长来计算,中国玩家每天在《王者荣耀》这一款游戏上花的时间是《阴阳师》的6.8倍,是《梦幻西游》的11.9倍,毋庸置疑,这是一款中国手游历史上从未出现的庞然大物。


2

人民网狠批《王者荣耀》



“陷害”人生、负能量、砒霜……


然而,随着《王者荣耀》的大红大紫,负面新闻也频频爆出,遭受大量批评,被调侃为“王者农药”:


文汇报报道称,《王者荣耀》游戏玩家中,17岁以下玩家数量超过3600万;


一名小学生打赏《王者荣耀》的游戏主播累积达4万元,环卫妈妈哭到心碎;


尖子生因手机被没收从4楼跳下,苏醒后第一件事是要求打王者。


尤其是昨日,人民网发表评论文章“《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更是将《王者荣耀》推到了风口浪尖:


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


到底是游戏娱乐了大众,还是“陷害”了人生,恐怕在赚钱与伤人并生时,更值得警惕。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游戏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不能让研发者一人说了算,监管主体有必要让游戏多一些“善意”。



3

腾讯推出“三板斧”



称游戏不是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面对舆论批评,上周日(7月2日)腾讯发布公告称,将于7月4日以《王者荣耀》为试点,推出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


首先上线的是限制12周岁以下玩家每天只玩一小时,后续还将实现晚上9点后禁止登录;绑定硬件设备一键禁玩;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这“三板斧”将逐步、持续推进。


对此,人民网上述评论称,在某种程度上,人们看到了腾讯防范的诚意,但“三板斧”能否“解毒”还有待时间检验。


今日腾讯还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刊文称,王者作为一款游戏产品,在游戏设计本身是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其实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李旻曾表示,希望每一位家长可以多花时间陪伴孩子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全面发展,我们现在迈出了这一步,也希望全行业和社会也和我们站在一起,共同守护我们的下一代。


4

人民网二评《王者荣耀》



“社交游戏”监管刻不容缓

据人民网7月4日消息,人民网再次发表评论文章称,游戏不是天然的恶,但监管是少不了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当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化、大众化程度越来越高,手机不仅成了人体的延伸,更是作为一种移动终端集纳了各种各样的功能,如果不从源头、过程中把好关、站好岗,很容易让用户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最后受害的就不止用户一人。如此看,“社交游戏”的监管不该只堵不疏,而应树立“大监管”理念,游戏制作方的源头设限、政府部门的审核监管、家庭成员的陪伴监护等,一个不能少。


《王者荣耀》作为舆论焦点,并没有因为推出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而变得平静。围绕游戏与孩子、游戏与健康、游戏与沉迷、游戏与市场、游戏与教育、游戏与监管等方面的讨论一直在进行。从一定意义上说,《王者荣耀》不仅点燃了手机游戏的热潮,而且为相关方出了一道新课题。


这道新题与游戏的特点密切相关。从风靡的原因看,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门槛低,操作简单,入门容易,便于不同年龄、职业、身份的人参与其中;其二,团队作战带来的社交功能满足了游戏之外的人际需求。可以说,玩一款游戏和注册一款交友软件的简易程度相当,算得上是“社交游戏”。或许,游戏的社交化及其产生的后果超出了设计者的预想,不过在这种背景下,不管是自我娱乐的需求还是对外社交的需求,无数游戏玩家包括未成年孩子沉迷其中,决非好事。一道从未有过的“社交游戏”监管难题,亟待破解。


政府和游戏制作方在监管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例如,这次推出的升级版防沉迷系统就是举措之一;再如,早在2007年下发了《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2010年发布了《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等。从目前来看,监管的力度和效果与人们的期待存在较大距离。更重要的是,此前的监管方式主要针对网络游戏、页面游戏,而针对手机游戏尤其是“社交游戏”的监管和规范还存在空白地带。如何有针对性地根据新情况制定规则和办法,就需要及早地纳入议事日程。


游戏不是天然的恶,但监管是少不了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当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化、大众化程度越来越高,手机不仅成了人体的延伸,更是作为一种移动终端集纳了各种各样的功能,如果不从源头、过程中把好关、站好岗,很容易让用户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最后受害的就不止用户一人。如此看,“社交游戏”的监管不该只堵不疏,而应树立“大监管”理念,游戏制作方的源头设限、政府部门的审核监管、家庭成员的陪伴监护等,一个不能少。


正如《王者荣耀》游戏要求团队协作一样,真正让一款游戏成为全民追捧且健康向上的产品,也需要协同的力量。如果开发团队只考虑市场效益和用户数量,对游戏内容和游戏形式放任自流,纵使在短时间内能取得佳绩,也会因过度消费用户而败下阵来。如果政府部门只在一些节点上把一把、管一管,对游戏全流程置之不理、对社会效应视而不见、对新动向缺乏敏锐,纵使出台了一些政策文件,也不过是形式大于效力。如果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对孩子或者不管不问,或者一封到底,纵使气急败坏也无济于事,与其关上游戏的门还不如打开疏导陪伴的窗。“游戏世界的规则很简单”,但引导游戏的规则却不能过于简单,只有各方力量的手紧握在一起,才能让游戏成为精彩生活的有益补充。


多人玩游戏的目标就是“赢”。有的为了盈利,有的为了高分,有的为了称赞,有的为了排遣空虚,但是当游戏超出了娱乐的边界而成瘾时,“连《王者荣耀》都控制不了,还谈什么掌控人生”。那一刻,或许赢得了游戏,也已经输给了自己。由此,不管是游戏制作方、政府部门、家庭、学校等,都不能只顾眼前的输赢,只有站在同一战队,才能打赢这场“社交游戏”的监管战。

生活|我终于把孩子培养成了重度网瘾患者

自己管不住孩子还要骂游戏,即使没有王者荣耀,小学生就会放下手机吗?难道家长和教育就没有问题吗?游戏制作者会花时间去揣摩怎么样才能吸引人,为什么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不能花点时间想想,怎么样才能吸引自己的孩子不打游戏呢?人生真正的成功,不是来自财富,而是教育成功,做个负责任的父母吧,不要忙忙碌碌一生,最后把孩子培养成了重度网瘾患者——一个毫无自制力的人。


2017年622日,

杭州一个13岁的男孩从家里的阳台上纵身一跃,

跳楼而下。

跳楼的原因是下课之后抱着手机玩《王者荣耀》,

被其父看到,说了几句。

“天天下课玩游戏,明天要考试了,

却也不见复习。”

所幸家中楼层不高,跳下去时,被树枝挡了一下,

只是脚部骨折。

男孩被送到医院,安置好,见到父亲的第一句话就是:

“手机给我,我要登录下游戏账号。”

孩子在家玩《王者荣耀》

2016年11月,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使用家长的手机玩王者荣耀,

3个月有126笔微信快捷支付账单,

消费38000元,全部充进了游戏里面。

案例不止一件。今年5月份的时候,

一名深圳11岁的父母,趁父母不在家,

偷取父母银行卡和手机玩王者荣耀,

花光家中3万元积蓄。

要知道,孩子的父母都是打工者,

妈妈是环卫工,一个月的工资才两三千块钱。

小学生偷父母积蓄购买网游道具

更有甚者,孩子不惜为了游戏而与父母发生激烈对抗。

去年春节期间,温州,

一位母亲被儿子暴打,拳打脚踢,

母亲不还手,默默忍受。

原因是,母亲打断了孩子玩《王者荣耀》。

今年1月,广州,一名十来岁的男孩,

连续抬脚向自己的妈妈飞踹,短短几秒连踹5脚。

旁边的奶奶试图阻止孙子的暴力行为,

但男孩依然我行我素。

而男孩踢打母亲,

也是因为母亲想阻止他玩《王者荣耀》。

玩游戏被打断,儿子打妈妈


手机游戏《王者荣耀》一下子被推上舆论之尖,千夫所指。

“都是这款游戏害了人!”

“一定要禁止!”

“没良心的手游厂商!就知道挣钱”

杭州一位高中老师写文章怼《王者荣耀》:

“在全世界时间最不值钱的国家里,

游戏是最畅销的。如果中国孩子都玩游戏,

中国就没有前途可言了。

十几年前,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不久,

网吧如雨后春笋一般呼啦而起,

在大城小镇遍地开花。

许多中小学生着了迷一样翻墙逃课,

通宵上网打游戏。

那时候的家长更是大惊小怪;

“网络游戏将会毁了中国,

会毁了我们孩子的未来。”

十几年过后,那一代孩子长大,

网络游戏没有毁了中国,

也没有毁了你的孩子。

网吧热不再,孩子们开始沉迷手机,

人们的骂战也随之转移至手机游戏。

看到这些言论,很是感慨,却并不意外,

感慨的是,十几年过去了,中国社会观念还是没有进化。

不意外是因为,这一如中国人的特性,

把责任推给那些挣了钱的商人。

王者荣耀游戏

苏格拉底说:“优秀是一种习惯。”

反之亦然,“不幸也是一种习惯。”

优秀者的背后一定有良好的自控力,

不幸者的背后一定没有任何可以称之为自控力的东西。

放在沉迷网游上也一样。

每一个沉迷网游的孩子背后,都有不幸的父母。

 

·你总是工作很忙,

天天加班到凌晨,

和孩子没有交流。

孩子无聊孤独,找不到玩伴,

于是玩手游,玩《王者荣耀》,

结果沉迷其中,

你却指责《王者荣耀》是毒品?

 

·你懒得认真教孩子,

每次碰到孩子找你玩,

你就把手机或者是平板电脑扔过去,

让孩子自己玩。

结果,孩子沉迷其中,

玩手游,玩《王者荣耀》,

你却指责《王者荣耀》是毒品?

 

·你自己一天到晚捧着手机玩,

孩子学你,也拿手机玩,

沉迷手游,

你却指责《王者荣耀》是毒品?

 

·你溺爱孩子,像被孩子打都不敢呵斥的那位妈妈一样,

事事都顺着孩子来,

不敢打骂,视之如宝,

看到孩子迷上手游,

不敢果决制止,

却放任自流,让孩子更进一步沉迷其中,

你却指责《王者荣耀》是毒品?

 

有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

未成年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成年后,自己是自己的第一责任人。

你为人父母,却不负责任,

不和孩子玩,不和他们交流。

他们只能玩手机,沉迷网游。

孩子废了,即使没有《王者荣耀》,

也会有其它各种各样的诱惑。

永远都无法指望这样的孩子符合你的期望,好好学习。

即使不沉迷于网游,也会沉迷于电视,沉迷于网络小说。

这个世界上最无耻的甩锅侠心态就是:

“我无须对自己负责,

我无须对我自己的孩子负责,

一旦我沉迷于某种诱惑,

一旦我的孩子沉迷于某种诱惑,

这不是我的错,是社会的错。

皆怪罪于这个社会充满了诱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样是在这个《王者荣耀》席卷中小学生的社会,

我有一个朋友,他两个孩子,

也玩《王者荣耀》,却从未沉迷。

因为他真的是一个好父亲。

工作很忙,因为要谈生意,

他经常晚上没法按时回家陪孩子们吃晚餐,

但他一定陪孩子们吃早餐,

每天半个小时,雷打不动,

在早餐桌上,听孩子们聊聊生活里有趣的事情;

晚餐呢,能回来则不会,不能回来也一定打个电话告知,

让孩子们乖乖吃饭睡觉,不要等他。

每周必陪孩子爬一次山,

亲近自然,释放天性,

每个月必带孩子去旅行一趟。

他经常把生意朋友们带到家里来,

让他们看自己孩子的画作和书法作品,

然后称赞孩子“画得真好”,“写得真漂亮”;

有时候在家里,空闲的时候,

他会心血来潮,举办辩论赛和演讲赛,

让孩子们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辩论,

自己则当观众。

负责逗乐孩子。

他们家俩孩子,每个都跟他亲得不行,

“一见面,就像看到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

他说:“你知道为什么我家孩子不沉迷游戏吗?”

“如果现实世界如此有趣,干嘛要沉迷网络呢?”

孩子沉迷网络,根本上,

是给那些从来没有认真去给孩子营造一个

欢乐、温馨、有趣的成长环境的父母们一记耳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出版人路金波去湖南卫视《天天向上》。

主持人汪涵问他:“您家女儿怎么这么听话自觉,小小年纪,看书不少。”

路金波笑着说:“那是因为我和她妈妈都喜欢看书,

喜欢给她讲书里有趣的事儿,久而久之,孩子也喜欢看。”

道理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你家孩子沉迷于手游,整天与手机对话,

多半和你整天没事拿着个手机看有很大关系。

作家艾小羊讲过一个故事。

她有一个朋友,是个牌友,也是个网络小说迷,

因为是全职妈妈,整天待在家里,

当有牌友找她打牌时,就打牌;

没有时,就拿着手机看网络小说。

孩子放学回家,吃了饭,就躲进房间里,

她一开始还督促孩子写作业,

后来就没管了,坐在客厅看网络小说。

直到孩子偷了家里的银行卡,

沉迷于《王者荣耀》,花掉近10w块钱,

她才明白原来孩子老老实实呆在房间里,

不是在写作业,而是在玩网游。

这位母亲勃然大怒:“你怎么能骗妈妈,沉迷于网游。”

儿子不以为然:“你不也天天看网络小说吗?”

孩子沉迷网络,根本上,

是给那些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不被诱惑却反过来高标准要求孩子好好学习的父母的一记耳光。

汪涵一家

上述温州孩子打妈妈事件,

妈妈带着孩子去配眼镜,

孩子在一旁一直拿着个手机玩游戏,

后来妈妈叫孩子去戴眼镜,

看是否合适。

孩子不听,继续玩游戏。

妈妈继续喊,没有效果,

便直接把手机抢过来了,

谁知,孩子勃然大怒,

哭喊震天,

对着妈妈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妈妈不得已用手脚挡着,

但却打也不敢打孩子,

骂也不敢骂孩子。

调查之下,才知,是这位妈妈平时太溺爱孩子了,

不是不知道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坏处,

只是每次禁止孩子玩游戏,

他都会哭喊打闹。

这位妈妈不忍心,只好拿出手机给孩子玩。

如此教育,孩子不沉迷网络游戏,

才是怪事。

而心理学家武志红的一篇文章则指出:

“防止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一定要在孩子刚开始迷恋游戏时,

就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

哪怕严苛,哪怕孩子哭喊打闹,

为人父母,也要有这个定力,

果决制止孩子进一步沉迷游戏,不要溺爱孩子,

这是及时止损最重要的一步。

而很多孩子沉迷其中,

并非父母没有发现,

其实只是因为狠不下心对待孩子。

溺爱孩子就是害孩子。

孩子沉迷网络,根本上,

是给那些溺爱孩子狠不下心不懂得及时止损让孩子脱离网络游戏的父母的一记耳光。

小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

孩子沉迷游戏,

许多家长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错在游戏,

封了它。

试问,一个没有自制力的孩子,

封了游戏,还有电视,

你能把电视封了吗?

封了电视,还有网络小说,

你能把网络小说封了吗?

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明白,

对于孩子玩游戏这件事情,

错不在游戏,

更大的错,在于父母。

因为世界总是充满诱惑的。

自己管不住孩子还要骂游戏,

即使没有王者荣耀,小学生就会放下手机吗?

难道家长和教育就没有问题吗?

游戏制作者会花时间去揣摩怎么样才能吸引人,

为什么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不能花点时间想想,

怎么样才能吸引自己的孩子不打游戏呢?

那些不负责任的父母,

他们的孩子会因沉迷于《王者荣耀》而耽误大好少年,

这正好给那些负责任的父母,

给他们的孩子腾出未来向上突破的更多的机会,

因为,孩子出息,是对父母负责任,最好的犒赏。

精品养生公众号推荐

因不可抗因素(比如转载无法核实真伪的文章等),公众号可能会被封号,

请扫描加CFDA大健康社区备用公众号

以便欣赏更好精品文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