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有人文精神的医者

高密人民医院


做一名有人文精神的医者

市人民医院院长 荆汝泉

 

医生是世界上崇高的职业,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生的神圣职责,保卫人民生命健康是医生的重要使命。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院拥有了一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师队伍,推动医院各项工作不断突破发展。积极开展“创新发展年”活动,大力实施“外科提升工程”,微创技术日臻成熟,学科建设加快步伐,科研水平更进一步……医院医疗质量和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在医改新形势新要求下,如何塑造一支更加优秀、更加先进的医师团队,如何促进全院医师尤其是年轻医师健康发展、成长进步?今天,重温一下古今中外四个医学典型人物和事例,探讨行医之道和行医之本,与大家共享之共勉之。


(一)关于医德规范

希波克拉底(前460年—前370年)是古希腊伯里克利时代的医师,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西方医学奠基人。他曾向医学界发出行业道德倡议书,被后人称为《希波克拉底誓言

“我要遵守誓约,矢忠不渝。对传授我医术的老师,我要像父母一样敬重,并作为终身的职业。对我的儿子、老师的儿子以及我的门徒,我要悉心传授医学知识。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我不把毒药给任何人,也决不授意别人使用它。我要清清白白地行医和生活。无论进入谁家,只是为了治病,不为所欲为,不接受贿赂,不勾引异性。对看到或听到不应外传的私生活,我决不泄露。”

这段简短洗练的誓言,向我们公示了四条行医戒律:

1、对知识传授者要心存感激,年轻医师要感谢老一辈医师,不尊重知识,就不尊重科学,人类就不会进步;2、要时刻为服务对象谋利益,为病人着想,做自己有能力做的事,不做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3、绝不利用职务便利做缺德乃至违法的事情;4、严格保守秘密,即尊重病人隐私,谨护商业秘密。

希波克拉底之所以成为西方“医学之父”,不仅在于他对医学理论、医学实践上的创新和贡献,更在于他对自己提出了严格的道德要求,并一生身体力行,成为后世医学遵从的道德规范。


(二)关于行医之道

孙思邈(公元541-682年)是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医学巨著,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他对良医如何诊疗病人做了总结:“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胆大”是要有如赳赳武夫般自信而有气质;“心小”是要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在峭壁边落足一样时时小心谨慎;“智圆”是指遇事圆活机变,不得拘泥,须有制敌机先的能力;“行方”是指不贪名,不夺利,心中自有坦荡天地。这是孙思邈对于良医的要求,要做一个有气度有担当的良医。

他写的《大医精诚》一文出自《千金要方》第一卷,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开宗明义地提倡为医者必须要有医德,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进而论述“大医”修养的两个方面:“精”与“诚”。“精”,指专业熟练;“诚”,指品德高尚,告诉我们为医者必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三)关于行医之术

     张仲景(公元150-215年),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行医靠医术,张仲景擅长对症下药,历史上流传着“笑方治病”的典故:东汉时期,南阳名医沈槐70多岁无儿女,一身好医术后继无人,日渐忧愁,身患重病。张仲景经过一番诊断后,为他开出药方: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各一斤,煮熟后搓成团,外用朱砂涂上,一顿吃完。病中的沈槐接过药方,不觉大笑:“我行医50多年,这样的药方还是第一次见到!”待张仲景走后,他并没有按照张仲景的嘱咐吃下这副药,而是请邻居将方子做成了丸药,挂在床前,逢人便讲。枕槐只顾着笑话张仲景,竟把无人继承自己衣钵的事儿彻底忘了。大半年后,沈槐的病不知不觉痊愈了。张仲景前去探望,看着满面红光的沈槐说:“恭喜先生的病好了,学生斗胆。”沈槐一听恍然大悟,张仲景接着说:“医者,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也。先生虽无子女,吾等晚辈不是您的子女吗?先生哀从何来?”张仲景的一席话,让沈槐叹服:“张先生果然是名医,原来,你给我开的是一剂忘忧愁的笑方,这才是真正的对症下药啊!”准确判断、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这是对一名医生医术的基本要求,也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基本前提。


(四)关于行医语言

华佗(公元145-208年)是东汉末年医学家,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华佗最终死于曹操之手,被称为历史上最大的“杀医案”,最大的医疗纠纷,但纵观华佗行医、沟通的方式方法,难免有不当之处。《三国志》中记载:曹操请华佗为他治疗“头风”顽症,华佗用针扎胭俞穴位,手到病除,效果很好。后来,随着政务和军务的日益繁忙,曹操的“头风”病加重了,于是,他想让华佗专门为他治疗“头风”病。华佗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意思是说,你的病在短期内很难彻底治好,即使长期治疗,也只能苟延岁月。而且华佗认为曹操头痛是因中风引起的,病根在脑袋中,不是服点汤药就能治好的,需要先饮“麻沸散”,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才可能去掉病根。 

据中医界人士讲,“头风”病确实比较顽固,在古代的医疗条件下,想要彻底治愈确实很困难,华佗虽为神医,也未必有治愈的良策。但若说即使“恒事攻治”,也只能苟延岁月,死期将近,就未免危言耸听了,如此言语,难怪多疑的曹操最终借机杀掉了华佗。

这四个事例,我们把“医德”放在最前面,就是要让大家认真思考分析怎样才能当好一名医生,一名让病人满意的医生。两千年前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医生有三件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现在看来仍有道理。医学有它的局限性,有很多疾病诊断不清,很多疾病诊断出来救治不了,所以行医不单单靠技术,不能仅仅做一名开刀医生、开药医生,更重要的是人文医学。一句话可能挽救一位病人,一句话也可能导致医疗纠纷。如何帮助、安抚患者,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让病人满意;如何建设人文医学、发扬医学的人文精神,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是我们每一位医师应该思索、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健康不再仅仅是躯体的无疾病状态,社会-生物-心理的医学模式正逐步形成,服务与管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目前,医改已进入深水区,在新医改的大潮下,我们要与时俱进、志存高远。要做一名有求知欲的医者,珍惜机遇,珍惜医院提供的发展平台,虚心学习,刻苦钻研,不断丰富医学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要做一名有温度的医者,提高人文素质,增强人文关怀,以病人的感受为感受,以病人的需求为需求,时刻给予患者爱与关心、帮助与安慰。要做一名有格局的医者,向医学界德艺双馨的大家学习,学习他们救死扶伤、甘于平凡、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争做一名“大医”;要有担当精神,以医院发展为己任,与全院各个战线上的同志们一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精诚合作,团结奋战,形成推动医院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

    站在新的起点,开启新的征程,让我们继续弘扬大医精诚精神,恪守医师神圣职责,昂首挺胸,踏步向前,积极投身到医院改革和建设中去,努力在医院这个“大家庭”里找准定位,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职业理想,为医院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再创新的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