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解读

合肥卫生

药品短缺是一个全球性难题。目前,我国药品短缺已经不再是改革开放前“缺医少药”的普遍性短缺,而是少数临床必需的药品供给质量和效率不高,供应保障政策不够细化、相关环节衔接不够顺畅,部分药品临床供应紧张甚至短缺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患者用药、危及群众健康,人民群众反映比较突出。

Q

为什么会出现部分药品短缺?

A

药品短缺成因复杂。主要有4方面因素:

一是生产性因素。有些原料供应具有季节性特点,如鱼精蛋白;有些临床用量小且不稳定,企业不愿生产,如地高辛口服溶液;有些药品原料或制剂生产企业只有1-2家,一旦有问题就会出现暂时性短缺,如青霉胺

二是政策性因素。短缺药品大都是低价药和妇儿专科、急(抢)救药,目前对于这些药品生产的扶持配套政策还不是很完善,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

三是机制性因素。公立医院改革还在推进过程中,一些医疗机构采购使用低价药品的动力不足。

四是投机垄断性因素。个别药商控制原料,囤货不卖,哄抬价格,造成市场供应紧张。总的来说,药品出现短缺大都是因为市场机制失灵,缺乏市场弹性,单纯依靠市场无法解决问题,需要政府这只手更好发挥作用,介入干预,保障药品尤其是临床必需“救命药”的供应。

主要目标

2017年底,建立短缺药品信息收集和汇总分析机制,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清单管理制度,初步建成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国家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平台和短缺药品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健全部门会商联动机制,初步建立国家、省、地市、县四级监测预警机制和国家、省两级应对机制。

2020年,实现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和短缺监测预警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建立成熟稳定的短缺药品实时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体系,构建短缺药品信息收集、汇总分析、部门协调、分级应对、行业引导“五位一体”工作格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重 点 任 务 措 施

建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清单管理制度

01
合理布局监测哨点
02
建立健全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制度
03
强化综合监测预警

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分级联动应对机制

04
“一个会商联动机制”
05
“一个清单”
06
“一个平台”

实行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分类精准施策

07
实施定点生产
08
协调应急生产和进口
09
加强供需对接、协商调剂
10
完善短缺药品储备
11
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12
健全罕见病用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