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处可见人医党员身影!
在贫瘠的非洲大地上,在抗击传染病的危险战场上,在救死扶伤的临床一线,在所有需要健康服务的地方,都能看到市人民医院党员干部活跃的身影。7月6日,市人民医院召开党员表彰和“两学一做”先进事迹报告会。
会上,院长张勇宣读表彰决定,41名优秀党员受到表彰。在此次表彰的优秀党员中,有远渡重洋发扬大爱的援非专家,有不惧危险、10多年如一日奋战在防治传染病一线的专家,更多的是默默奉献的普通医务工作者。
会上,宋湘红和李达德讲述了在津巴布韦2年多的援非经历。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不管环境多么危险,都会忠实履行职责和使命,成为共产党员在海外的真实写照。
院党委书记周平在会上指出,目前,医院正在全力以赴迎接三级医院评审验收,整体搬迁项目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快马加鞭;他号召医院各级党组织和323名党员干部树立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医院发展爬坡过坳的关键阶段,彰显党员干部更加积极主动的模范带头和表率作用。
院领导邓宗伟、刘智勇、梁鹏、邱喜鸣、戴敏参加会议。
艾滋病人的血溅到了我的眼睛上!
浏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 宋湘红
2015年4月,我来到津巴布韦,执行为期2年的援外任务,克服了当地条件艰苦、艾滋病高发等困难,圆满完成党和国家交给我的任务。
津巴布韦国土面积39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贫穷国家之一,人口 约1300万,全国有孤儿100多万,平均寿命不到40岁。艾滋病高发,最高时达到26%以上,现在的发病率约17%。老百姓生活非常艰苦,特别是农村居民,那里基本上是没电没水,很多人的生活用水都是靠头顶水桶到十几里外的地方才可取到,大部分农民的收成就靠雨季时种点玉米。
我所工作的哈拉雷中心医院是首都两所大型公立医院之一,病床约1200张,医院虽大,但设施简陋。因所住病人基本上都是穷人,很多病人都没钱做检查,大部分病人的术前检查就一个血常规,危重一点也就做个电解质和心电图。很多病人拖到疾病的晚期才来就诊,往往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
条件简陋还可以克服,对于外科系统的医生来讲 ,最大的安全威胁就是高发的艾滋病。这里的手术患者不检测HIV,因此,每一个病人都有可能是艾滋病患者,我们队员中就有两个外科医生被针扎过,他们还算幸运,两个病人检查HIV都为阴性。而我的运气就差些,我在给一个妇科肿瘤患者做全麻拔管时,带血的吸痰管弹到眼睛上,管床的外科医生告诉我病人是HIV阳性的。
我当时就蒙了,赶紧跑去冲洗眼睛,到职工门诊拿药,抗艾滋病药按要求吃一个月,这个反应非常大,吃了以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昏头痛等症状。吃了两个星期后又出现药物过敏,满身药疹,这时我只好停药,而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压力,一直等到三个月后复查是阴性,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在这样设施简陋,高风险的环境下工作两年多,总共完成各类手术麻醉1500台次,带教实习生和轮科医生10名。作为新技术指导,传授当地麻醉医生实施颈丛、臂丛、硬膜外麻醉上百台,多次指导当地医生实施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工作,尽我所能在有限的条件下把技术传授给非洲兄弟。
除了医院的工作,我们还利用节假日到边远地区义诊,给当地的老百姓免费送医送药,每次义诊,帐篷就是我们的诊室,队员们从早上七点到下午五点多,每人看诊七八十个患者,中间就花十多分钟吃个快餐,中国医生的敬业精神和工作高效率令当地的医生和护士敬佩不已。
同时,我们的工作也受到了在津华人华侨的充分肯定,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为表彰我们为津巴布韦和华人华侨所作的贡献,特授予医疗队荣誉证书。
在津的两年,除了条件艰苦,设施简陋,也有一些令我向往的东西,那就是医生地位崇高,医患关系融洽,基本没有医疗纠纷,医生也只要想着怎么治病,手术室的医护关系也非常融洽,从没发生过医护之间的矛盾。
两年艰苦的生活锻炼了我的意志,开拓了视野,也使我对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爱更加深厚。在国外由于中国的强大而更受尊重,看到非洲这些国家贫穷落后的状况,我更加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多么的不易和伟大。
我在非洲当医生!
浏阳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医生 李达德
2015年4月24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影像医生,我和其他9名队员一起,奔赴万里之外的非洲大陆,开启了难忘而又艰辛的援非历程。两年的援非经历,给我留下了太多深刻的印象。
津巴布韦是非洲南部一个贫穷落后的内陆国家,疟疾、伤寒和艾滋病高发,基础建设落后,1000多万人口中有300多万人食不果腹。
医疗条件更是落后,简单的头部CT扫描收费200多美元,政府公立医院没有磁共振,私立医院头部磁共振扫描收费500美元。我工作的津巴布韦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是全国最大的公立医院,但所有的影像学检查都要靠中国医生完成。
在该院工作期间,我指导当地医务人员开展了多项CT增强扫描技术,并为他们制定了标准的检查方案,得到了医院和科室领导的高度赞扬。同时,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我们利用休假时间,与中国使馆经商处和华商会团协商合作,在津巴布韦全国偏远地区开展了多次大型巡回义诊和物资捐赠活动,把中国人民的情谊和爱心送到了当地受苦老百姓手中,得到了津巴布韦政府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虽然每次义诊活动都非常的辛苦、危险,但当老百姓用当地土著语笑着对我们说:“谢谢,中国医生”的时候,我觉得我们所有的付出和艰辛都是值得的。
在非洲两年工作期间,我也多次深入黑人朋友的社区,参加他们的婚礼等一些庆典活动,每次他们乐观的天性总能深深感染我。与此同时,我也利用这样的机会,走访了当地的贫困居民和社区医院,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汇集成文字报告,发送给省卫计委国际合作处的领导,为他们制定新的对口援外医疗项目提供宝贵的资料。
作为兼职翻译,除了日常的医疗工作,我还担负起医疗队与津巴布韦医疗卫生各部门间的工作协调任务,也包括省卫计委对口援助项目的调研协调工作和国家卫计委发过来的药械集装箱清关工作。这些都需要经常与津巴布韦卫生部和其他一些行政部门的官员打交道,由于文化背景和工作方式的差异,这项工作非常不好做。
但即使这样我也坚持把自己的每一份工作做好,在办好事情的同时,与这些官员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维护了中国医生的良好形象。因为我深知,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肩负着国家使命的援外医生,是中国的和平使者,是联系中非国家的桥梁纽带,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中国,代表着湖南省卫生系统,代表着我们浏阳人医人。
两年的援外工作,虽然条件艰苦,环境陌生,语言文化背景不同,但我始终坚定着自己为国效力的决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完成了每一项工作,切实履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医疗队精神。
2015年12月,我们第十四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员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16年,我有幸被评为优秀援外医疗队员。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继续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扎实工作,为党和人民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