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热到昏厥的人,都需要这份“防中暑指南”

青岛卫生计生官微


空气不流通易中暑

  室内相对湿度高,如果空气不流通,汗液难以蒸发,不利于身体散热,老人的发汗机能退化,在室内更容易中暑


空调温度低也会中暑

  空调为我们带来凉爽,但长时间待在温度低于26℃的房间,会降低人体对高温的耐受程度,如果室内外温差过大,出门时更容易中暑


  突然走出空调房,并长时间待在高温的户外环境,可能会出现发热、胸闷、腹胀、口渴、恶心、呕吐中暑症状。



中暑最易盯上7类人


  以下几类人群更容易中暑,这个夏天要当心了。


1

喝水少的人

  水分补充不够,不利于身体排汗散热。需要提醒的是,喝冷饮并不能防止中暑,还会使体内温度骤降,暑热积聚在体内无法散发,使中暑的几率更高。


2

出汗太少的人

  先天汗腺不发达,或使用了某些可能抑制排汗的药物,会让身体散热功能失衡,更易中暑


  这类药物包括利尿类的降压药,含“麻”的感冒药,硫酸镁、果导片等导泻药,以及胃复安等肠胃药。


3

腹泻的人

  腹泻会导致身体水分流失过多缺水,进而引起中暑


4

睡眠不足的人

  熬夜或睡眠不足7~8小时的人,通常心肺功能较差,会影响排汗功能,不利于散热。


5

体型肥胖者

  肥胖者皮下脂肪厚,不容易散热,比瘦人更容易中暑


6

剧烈运动的人

  运动会加速体内产生热量,运动量越大,产热越多,越容易中暑。此外,身体有大块肌肉的人,运动时产热的量比一般人多,是中暑高危人群。


7

好胜心强的人

  压力大、有强迫性格、事事求胜者,夏季容易发生“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


中暑,对症找“解药”


  大热天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就要当心是中暑。通过症状,可判断中暑的严重程度,从而采取救治措施。


先兆中暑

  高温时,出现大量出汗、头晕、耳鸣、胸闷、恶心、四肢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说明身体已经脱水。


  此时必须赶紧多喝水,到阴凉的地方休息,一般症状可自行消除。


  有恶心呕吐症状,可口服藿香正气水5~10毫升,或按说明书服用十滴水。需要注意的是,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中都含有酒精,服用后不宜开车,且这两种药物都不宜和头孢同时服用。

 


轻度中暑

  除了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还出现体温>38.5℃,心跳增快,就已经是轻度中暑了。此时再用休息、喝水的方法,没那么容易恢复,建议去医院治疗。

重度中暑

  重度中暑时,整个身体机能都会出现问题,一般表现为高热、说胡话、昏迷,甚至肝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还可能引起猝死,此时应立刻拨打120,同时帮助中暑者快速降温。



  首先,将中暑者移到荫凉处,脱掉外衣;然后向其全身洒水,或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同时打开空调或用电风扇降温,身体若被吹干,要继续喷水,反复进行,尽量将体温降至38.5℃以下。




补上这些防暑“安全漏洞


  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补上下面这些“安全漏洞”,都有助于防暑。


1

保持室内通风

  不通风、室内温度过低,容易导致“室内中暑”。因此,室内要注意通风降温,并适当使用电风扇或扇子;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以免出门时难以适应。


2

喝水不可“牛饮”

  天热口渴会让人不由得大口灌水喝,但这样会使水分在体内短时间积累,不利于吸收,导致中暑

(本文来源于生命时报,版权与荣誉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