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标准化中医药稳步走向世界

悦海医药

中医药被誉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今年上半年,这把“金钥匙”走向世界舞台的步伐相比以往更加稳健。


从今年1月出台的《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到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均在中医药发展历史上写下浓重一笔。


根据《规划》,到2020年,中医药“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国内政策支撑体系和国际协调机制逐步完善,以周边国家和重点国家为基础,与沿线国家合作建设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颁布2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注册100种中药产品,建设50家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


据了解,中医药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了16个中医药海外中心。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外政府已签署了86个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每年有13000多名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约20万人次境外患者来华接受中医药服务。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在中国的援外医疗队中,中医药人员约占总数的10%。


对此,大连神谷中医院院长王新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医药海外推广短期来看困难很多,“走出去”和“请进来”都有一定难度,比如中药管制问题、人才流动问题以及规模问题。


“国内开办的中医院规模很大,但是在国外的小诊所规模非常有限,有的甚至只有三四个人,药品等其他配套比较少。”王新称,过去是“散兵游勇”式的推广,非常零散,现在形成了一个国家的推广平台,这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中国医保商会中药部主任于志斌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药出口已经进入瓶颈期。货物贸易只有与服务贸易两者并重、协同发展,中医药发展才有出路。目前,在捷克、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以及西班牙等西欧国家开设的海外中医中心,就是作为服务贸易的展示与传统文化的输出平台。


此外,于志斌表示,对于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而言,仅仅依靠政府牵头“走出去”达到市场化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企业本身。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在尝试资本“走出去”,比如进行跨境投资,收购国外医疗机构,进行本土化的操作。以兰州佛慈制药集团为例,近年来,其已在俄罗斯、美国和东南沿海等国家共计完成150个产品的注册。据悉,下一步佛慈制药拟在俄罗斯筹建中医诊所,让资本助力中医药“走出去”。


“下半年,中医药的发展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毕竟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王新以大连神谷中医院的发展为例称,目前俄罗斯的市场呈现下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开发其他市场,比如日本、阿拉伯国家。


于志斌则认为应当继续推动中医药国际标准建设,推动标准化“走出去”。比如我国已经发布中医针灸、人参种苗等一系列国际标准,正在开展美国药典、欧盟药典中药材品种纳入,在WHO(世界卫生组织)项下打造全球共用的中药标,实现全球资源配置。


此外,记者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商务部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将中医药作为服务贸易发展重要领域纳入其中。同时还通过高级别对外经贸谈判推动扩大中医药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准入,减少壁垒。此外,积极参与中国—海合会、斯里兰卡、瑞士自贸区(升级)谈判;完成中国—格鲁吉亚自贸区谈判并取得显著成果,并开展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骨干企业(机构)总结工作。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接下来,商务部将会同其他部门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数据统计,并尽快出台中医药服务贸易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则将深入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骨干企业(机构)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