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特色医保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根据发病的缓急以及病理上的差异,糖尿病的并发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并发症来势汹汹,处理不当就会危及生命。而慢性并发症来得较为隐蔽,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早期尚可逆转,晚期必受其害。随着胰岛素的广泛使用以及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急性并发症防治水平大大提高,死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患者越来越少,而慢性并发症的威胁则逐渐增大。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有高血压、脑血管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下肢血管并发症、眼部并发症、肾脏并发症、神经并发症等。根据本世纪初的一项调查,我国因糖尿病住院的病人中,至少有一种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高达73.2%,有些并发症发生率已经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

  防治糖尿病,主要是改变引起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改变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方式。防治糖尿病,应该做到“五点”:多懂点、少吃点、勤动点、放松点、药用点。如果一个人能够长期做到这“五点”,糖尿病的发病率至少能减少50%。

  多懂点。要多看看有关糖尿病的书籍,增加对糖尿病基本知识和糖尿病防治方法的了解,知道其危害及预防方法。

  少吃点。减少每天的热量摄取,特别是避免大吃大喝、吸烟喝酒等,要吃得合理、吃得科学,既享受生活的乐趣,又不至于因大吃大喝而导致疾病。

  勤动点。适度增加体力活动时间和运动量,避免肥胖的发生。肥胖或者超重是罹患糖尿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避免了肥胖,也就意味着在远离糖尿病

  放松点。避免过度紧张、劳累、不愉快,人在紧张焦虑的时候,体内会大量生成并分泌对抗胰岛素的应激激素,升高血糖和血压。保持平和心态,劳逸结合,不但能预防糖尿病,而且可以使人健康长寿。

  药用点。如果有血糖、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不正常等问题,在管住嘴、迈开腿之后,代谢紊乱仍不能够纠正,可找医生适当用点药物,借助药物的力量使之恢复正常。

很多糖尿病患者常出现用药错误,其中下面几个错误是最常见的:

看别人用什么药自己也用什么药


治疗糖尿病要根据糖尿病类型、患者体型、高血糖类型、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患者的年龄等来选药。如,根据糖尿病类型选药,1型糖尿病可以用胰岛素、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2型糖尿病可用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等;妊娠糖尿病应用胰岛素;而其他类型的糖尿病要先治疗原发病再加上口服降糖药或用胰岛素

用什么药还要看患者的体型,如果是肥胖型患者,可用二甲双胍;瘦型患者可用磺脲类降糖药。

不同患者血糖高出现的时间不同,如果餐前不高、餐后高,可用糖苷酶抑制剂加其他口服降糖药;如果餐前高、餐后更高,则要用磺脲类、非磺脲类、二甲双胍、 a-糖苷酶抑制剂。

另外,还要根据患者年龄选药。儿童糖尿病患者多为1型,可用胰岛素、二甲双胍;老年人由于自我管理能力等下降,常出现重复用药、遗漏用药和低血糖等问题,可用一日一次的缓控释制剂。

为了防低血糖,老人还要慎用作用太强的降糖药。


迷信进口药、贵药、新药


评价药物的好坏,要看其有效性(疗效如何)、安全性(副作用的大小)、经济性(价格是否合理)、适用性(是否适合自己,是否方便),而不能以是否为新药、进口药、贵药为标准,更不能盲目排斥国产药、便宜药、老药。


担心二甲双胍伤胃不敢吃


二甲双胍对胃肠道的副作用主要出现在用药的最初一两周,如果餐中或餐后服用,会大大减轻不良反应,用一段时间可慢慢耐受。二甲双胍不经肝脏代谢,所以没有肝毒性,也不损伤肾脏。二甲双胍是临床首选的降糖药物,原因之一就是其安全性好。二甲双胍除了具有降糖作用之外,还可以持续控制体重、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控制心血管风险。

不按时服降糖药。

降糖药的服药时间很有讲究,如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药物要在餐前30分钟服,双胍药要在餐中或餐后服,糖苷酶抑制剂要在吃第一口钣时服,格列酮类在餐前、餐后均可服用。


漏服药想起来就补服


漏服药可引起血糖波动,或让血糖居高不下,所以,漏服药该如何补、什么时间补,都很有讲究。如果漏服的是磺脲类药物,且已接近下一顿饭,就不用补了;如果是双胍类药,想起来就要及时补;如果是糖苷酶抑制剂,饭中、饭后可以补上,饭后过很长时间就不用补了;如果是一天一次的药,中午想起来可以补,晚上才想起来就不用补了,要出门或运动前不用补。为了防止漏服药物,老年人可以备一个特制的药盒,或者设计一个服药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