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专家解读:医联体之“通”如何破解群众看病之“痛”?
关于“医疗联合体”的话题
之前跟大家也聊了很多
那么今天是邀请到了
湖北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处长朱洪波、
武汉市第五医院行政负责人严漫丽
来为大家进行更深度更权威的解读
什么是医联体?
“医疗联合体”, 即以1家三级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若干城市二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1+X”医联体,纵向整合医疗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意见》明确了医联体五种模式
医疗集团模式
在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以1家三级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若干城市二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1+X”医联体,纵向整合医疗资源;
医疗共同体模式
重点探索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实现人员调配、财务管理、设备管理、药品管理、业务管理“五统一”;
健康联合体模式
医院与疾控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健康联合体,推进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促进医联体建设与预防、保健相衔接,减轻疾病负担;
专科联盟模式
医疗机构之间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形成联合体,形成区域间若干特色专科联盟,提升解决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形成补位发展模式;
远程医疗协作网模式
以互联网为抓手,大力推进面向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医联体将上下级医疗机构融为“一家人”
病人的检验结果医院互不认可、处方缺乏流动性、药品很难共享、转诊机制不畅、医保支付缺乏统筹……这些区域内医疗资源的“不通”成为了群众看病之“痛”。湖北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处长朱洪波认为,推进医联体建设,目的就是为了使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从制度上将上下级医疗机构融为“一家人”,让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分工明确,缓解医疗供需的错位,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
提问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
处长朱洪波
湖北为什么要推进医疗联合体得建设和发展?
朱洪波处长:
看病难、看病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医疗资源分布和配置极不均衡,优质的医疗资源长期分布于中心城市,难以给基层人民群众提供直接服务。 这种状况,直接导致各家医院就诊秩序混乱的,也造成了各地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医疗服务极不公平的现状。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除要不断提高全民医保水平,完善医保的覆盖面外,就是要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心不断向基层医疗机构转移,让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医联体建设正是紧紧抓住了医疗供需矛盾的关键,将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搭配成一个分工明确的团队。不同层次的疾病患者,更容易找到适合他们的医疗服务。在这个团队中,也才可能破除行政区划、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壁垒,让医疗资源的发展更加均衡,分级诊疗将更加规范和科学。
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发展对公众有何影响?
朱洪波处长:
首先,能让群众就近就医。医联体充分发挥三级公立医院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利用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最终构建起有序的分级诊疗模式,实现基层首诊。大医院与基层及医疗机构在临床检验,医学影像等领域通过远程信息化手段,实现基层检查,上级医院诊断,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大医院专家的医疗服务。
其次,能让群众便捷就医。建立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使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比如,在医联体内建立转诊绿色通道,上级医院对基层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
再次,能让群众获得全面服务。由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业务能力较强的医院牵头,吸引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不同功能的医疗机构加入,围绕群众健康需求,推进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使医生不仅“管治病”,更“管健康”,让群众得到一体化、便利化的疾病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性服务。
-
还有,能让群众节省医药费用。对医联体实施医保打包预付,医疗机构原来的收入变成了成本,可以引导医疗机构主动控制不合理费用。此外,通过医保经济杠杆作用,合理设定报销水平差距,引导参保患者有序就诊。
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发展对医疗机构有何影响?
朱洪波处长:
一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医联体内上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扶持带动,选派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担任管理职务,推动管理规范化、流程合理化、操作标准化;选派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治方面的专家轮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并为为基层培养医务人员。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
二是提高湖北省医疗的整体技术水平。医联体建设有利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极大缓解城市三级人满为患局面,促使三级医院集中诊治疑难杂症,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医学研究中,并通过医学研究转化出更多的生产力,使我国整体医疗水平大幅度提高。
各个医联体应如何确保内部运行有效?
朱洪波处长:
一是要建立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机制。 由医疗机构派遣在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执业的医务人员,无须办理医师多点执业相关手续。医联体内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医务人员时间可作为职称晋升基层工作时间。强化医联体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职能,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方式,加强下级机构薄弱专科建设,为基层培育一批特色专科和科室。
二是建立规范双向转诊机制。医联体内部上下机构间要签订双向转诊协议书,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实行畅通的双向转诊。医联体内部各单位要明确双向转诊管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设立通讯渠道,确保预约转诊优先诊疗、住院。
-
三是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医疗联合体内部要建立运行考核机制,将成员履行功能定位职责、分工协作情况、能力提升情况、遵守章程情况等作为考核指标。要加强对医联体整体绩效考核,将医联体各医疗机构职责和任务落实情况、基层人才结构改善和服务能力提升情况、大型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量占比、大型医疗机构专家下基层服务效果、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情况、医疗费用控制、居民健康改善等作为考核内容,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联体整体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人事任免、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并与医务人员绩效工资、进修、晋升等挂钩。
上下互转患者、优质资源下沉
只有“一家人”才能顺利实现
武汉市第五医院是汉阳地区唯一一所三级甲等公立医院,自2008年起在武汉市卫计委,汉阳区委、区政府的主导推动下,市五医院先后“直管”汉阳区二桥街等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保持中心机构公益性质、独立法人身份、“六位一体”职能不变的前提下,将中心“人、财、物”移交给医院统一管理,逐步构成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结合的“1+N”医疗联合体布局,形成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紧密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提问武汉市第五医院
行政负责人严漫丽
医联体建设是否真正发挥了分级诊疗的作用?
严漫丽:
武汉市五医院于2015年5月医院先后将口腔科、妇产科、儿科门诊分别下沉到琴断口街、新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据统计,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琴断口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下沉门诊共接诊病人8284人次,妇科下沉门诊共接诊病人8176人次;新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科、儿科下沉门诊,分别接诊病人17688和14688人次。
“下沉”门诊严格落实“五免六减”优惠政策,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收取费用,大大降低了居民到普通门诊看病的费用。
同时,医联体内建立和完善了转诊制度和流程,明确转诊的病种范围、适应症、流程和保障措施,开辟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在五医院“医联体”内,门诊病人在医院看病可以带药回社区打针,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缴纳注射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能做的检查,病人可以拿着社区医生开具的检查单到市五医院检查,“医联体”内检查结果互认;住院病人下转医院安排免费接送,实行“病房到病房”无缝对接,下转病人有医院主管医生到社区巡诊,上转病人有社区医生到医院探视,解除转诊病人的后顾之忧。直管以来,合计上转病人7625人次,下转病人2749人次。
医联体内“一体化”运营,资源和利益如何划分?
严漫丽:
医院作为区域性检查和诊疗中心,在检查、检验设备配置上,医院配置较高端的检测设备和医疗器械,社区医疗机构配置看普通疾病所需的基本设备设施,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基础检查以外的特殊检查和大型设备项目集中送往五医院,患者按照“一级医院”的标准缴纳检查费。
据统计,仅新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开业至今在中心缴费送检到市五医院检验的标本费用为84.7万元,此项费用如按市五医院标准收费为99.1万元,差额14.4万元让利于辖区居民,市五医院只收取检验的试剂成本费用55万元,医院应赢利部份让利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患者。
(来源:湖北发布)
往期【聚焦】回顾:
聚焦| 我省医改工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楚平再提要求聚焦|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应急竞赛精彩瞬间大盘点!
聚焦| 剖析新形势,开启新征程!省卫生计生委召开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省委宣讲团报告会
主管: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卫生计生宣传教育中心
长按二维码
关注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