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用脚印丈量着民情的热土 ——记思南县沈家坝村“第一书记”徐泽民

思南县人民医院
用脚印丈量着民情的热土

  ——记思南县沈家坝村“第一书记”徐泽民


“村里大事小事,大家都喜欢找徐书记,修路多年来的占地纠纷、处理矛盾纠纷棘手的工作,他都能拿下来。”说起“第一书记”徐泽民,思南县沈家坝村村主任唐维华胜言语间满是羡佩。

       沈家坝村位于香坝镇东部,西与碗水村相连,南与牛角岩社区为伴,距集镇12公里,辖5个村民组,有225户874人,其中精准扶贫户41户136人,有总耕地面积454.33亩,其中土176.64亩,田277.69亩,林地537亩,荒山2098亩,人均耕地面积0.56亩,降雨量稀少,属于水资源匮乏地区村人均收入2000元,贫困面积大,是当地有名的空壳村。

徐泽民入户了解群众家庭情况

       前些年在沈家坝村有一段俗语“千斤难买懒床觉儿、醒来还想靠一靠、太阳已经照西墙、床上躺着两婆娘、不要害怕别人笑,咱们就是等靠要。”当地村民尝到不劳而获的甜头后,贪婪懒惰的村民们便将扶贫当成了“包养”,滋生了越穷越实惠,一穷到底就能被一包到底的错误想法。

    2015年3月,刚参加驻村动员大会的徐泽民,从思南县人民医院请缨来到香坝镇沈家坝村当驻村“第一书记”。当时的他豪情满怀,但没想到,驻村后第一次走访,就被泼了一盆冷水。

    “是上面来的干部啊,我家没钱,你能给我弄点钱来?”

    “我三个月没交电费了,请你帮我交点电费。”

      我打了几十年光棍能不能帮我找个老伴儿。”

      周围的群众把他围得水泄不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顿时让这个刚来的“第一书记”摸不着头脑。

徐泽民与村民亲切交谈

    “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带着热情来到这里,遇到的不是掌声和笑脸。而是来自村民的质疑,心里或多或少有些难过,但既然来了,就没有退路,村里的贫困,村民思想的落后深深触动了“第一书记”徐泽民的内心。

      徐泽民想到,要想真正改变沈家坝村落后的面貌和村里群众落后的思想,就必需把群众集中起来学习,把县里传达的政策和一些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讲给他们听,让他们从思想上觉悟、认识上上进。

      通过长时间与村民交心谈心,渐渐地,他已经融入村民们的生活里,该村村民对这个县里来的“第一书记”满是信任,认为他做事有思路,能用百姓的话、讲百姓的事、举百姓之例、解百姓之忧,村里大事小事,都找他来评理。

徐泽民帮助村民干农活

      要想富,先修路。沈家坝村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刚来驻村的徐泽民看到该村恶劣的环境,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得到村民们信任后,他便和村支两委商量,怎样来改变该村的村容村貌,村支两委听了他的想法后,便表示赞同,随后徐泽民便开始向上级争取资金硬化该村的道路,在硬化道路时,由于之前的一些毛路不够宽,导致硬化时要占用邻村村民的一些土地,出现矛盾纠纷难免,这让徐泽民绞尽了脑汁,因为矛盾纠纷不处理,就会影响道路硬化的进度,此时徐泽民没有考虑那么多,就想到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快速解决掉,让本村的道路能早点硬化,他亲自走到邻村村民的家中,与他们交流,并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路一言一语的道了出来,邻村村民听后,便表示理解。最后本村道路硬化顺利实施,现在走进村子宽敞的通村公路两旁是一排排太阳能路灯,高低坐落着的正宗的木房子村寨,灰瓦白墙,格外醒目。

徐泽民与村支两委商量本村发展

       产业发展是致富的关键。刚来沈家坝村时,到处都是荒坡,村里年轻力壮的都出去务工去了,留在家里的就只有老人和孩子,老人和孩子没有耕种能力,导致放眼望去成片土地荒弃,徐泽民看到这些荒弃的土地,在他心里便有想把这些荒弃土地整合起来发展产业的念头,他与村支两委商量,并和村主任通过走家串户与村民沟通土地整合事宜,最后他的想法得到了一致认同,村民都愿意把自己荒废的土地利用起来,通过大家一致意见,最后决定在该村种植李子、砂糖柑等水果。如今进入村子里,公路两旁全是水果,果树枝多树矮,站在马路上就能轻松摘到,在果地里摘果的村民,脸上流露出满意的幸福感。该村还建立了温氏生猪代养基地,并成立为“沈家坝村农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该村村民通过“特惠贷”入股,目前沈家坝村温氏集团生猪代养预计10月份出栏520头生猪,纯利润平均一头300元左右。

      将身根植于山村,以脚印丈量着他履职的热土,用心换取百姓的幸福,畅通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时代号令,让徐泽民在沈家坝村感受到了教育,也让更多的群众露出了笑脸。(刘广  张绍华)


思南县人民医院形象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