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健康中国快车 蝉花虫草研究与产业化蓄势待发

泛亚医药



来源∣新华网、中国网


8月6日-7日,2017年世界虫草论坛在辽宁沈阳隆重召开,来自美国、韩国、日本、泰国、澳大利亚、伊朗以及中国等国内外30余名虫草专家、微生物学家为大会奉献了多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分享了虫草类真菌科学研究新成果及产业化新进展。与会的多位专家就健康中国背景下蝉花虫草的研究和产业化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虫草菌种保藏与人工繁育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虫草近30年的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教授Joseph W. Spatafora目前仍然专注于虫草的分类、鉴定和菌种培育工作。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之所以开展虫草的菌种培育工作,一方面由于采挖野生虫草容易造成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另一方面,野生虫草含有多种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非常不利。因此开展虫草的菌种培育和保藏工作对于实现虫草人工繁育和规模化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在接受采访时对泛亚医药虫草菌种库的建设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认为泛亚医药在蝉花虫草菌种方面开展的工作是可持续的、前瞻性的,与他主导的菌种“一区一馆五库”建设方案非常契合。该方案主张在真菌原产地建立自然保育区,并在区外设立标本馆或展示馆,同时建立菌种库、菌体库、遗传物质库、有效成分库、综合信息库,从而切实保障虫草真菌的生长环境和菌种质量,确保人工培育虫草的可持续发展。


蝉花虫草基础研究已近完善  产业化初步启动


虫草博物馆馆长、浙江泛亚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泛亚医药首席科学家李增智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汇聚了84岁高龄、研究蝉花虫草近50余年的陈祝安教授、专注虫草食品保健食品研发的樊美珍教授等老专家以及王玉芹、李春如等中青年专家,组成了虫草研发的梦之队。团队建立了完整的蝉花虫草科研体系和平台,在虫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多层次的研究,已拥有虫草相关专利60余项。



目前团队已经建立了国内颇具规模的虫草菌种资源库以及光生物学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能够实现蝉花等40多种虫草的人工繁育。同时为了避免菌种退化,研究人员还定期将蝉花虫草菌种送至野外繁育基地进行复壮和野化,保证了蝉花虫草的菌种质量,从而为蝉花虫草的规模化培育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蝉花临床应用成果颇丰 市场反馈较好


上世纪90年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主任陈以平教授开始用蝉花虫草替代冬虫夏草用于临床治疗慢性肾病。历时30余年,陈以平研究发现蝉花虫草在改善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衰的作用与冬虫夏草相当,她还总结出了金蝉花补肾汤的经验方。由她领衔完成的相关项目获得了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项。



沈阳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医促会医药养生分会副会长陈浩成在论坛上报告时强调,通过蝉花虫草推广和调研的过程积攒了大量案例和经验,他认为大力发展蝉花虫草产业,不仅是对传统中医药文化和的发扬传承,也是对健康中国战略的积极响应。应扩大蝉花虫草的临床应用范围,为更多消费者带来健康的福音。由其倡导的非药物疗法也受到了与会专家的关注。


万事俱备 虫草行业政策和规划应加快落地


虫草作为我国宝贵的生物资源,其研究和产业化,需要政府、科研院校和企业来共同推动。蝉花虫草作为虫草家族的新品种脱颖而出,成为人们追求健康养生的新选择,得益于蝉花虫草在基础研究、菌种保藏、人工培育、产品研发、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形成了完善的体系,但产业的扩大升级仍需政策的支持和行业发展规划,从而为虫草产业和大健康产业贡献力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