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彰显医德。“很多病人专门来找你看病,你不去看门诊怎么行”,2016年6月30日,刚刚获得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丁锷躺在透析床上接受安徽交通广播记者王娟娟采访时说:“我行医60多年了,对这项工作很有感情,舍不得丢掉它。”2011年,丁锷因肾功能衰竭,每周要透析四次,但他还坚持每周两个半天的门诊。医院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实行限号,可他总是加号再加号,经常忙到中午12点多才下班。家人劝说他身体不行就不要再强撑着,而他总是说:“不给加号,患者那么老远来的,不忍心啊。”
看骨伤科门诊,基本上都需要查体,每次他都是亲自为病人检查。“丁老身体不好,很多时候是拄着拐杖站起来为病人体格检查”,丁锷的徒弟们说,每每看到这场景,心里真的不好过。
丁锷对待患者一视同仁,对待穷苦病人,他更显恻隐之心。“你的卡里钱不够挂号费,进不了就诊系统”。2016年10月的一天,丁锷听到抄方的学生在对一位农村的患者这样说,他赶紧打断学生的话,说:“我开的药也就不到20块钱,你给他点个1块钱的方便门诊号。”
2003年5月,正值全国SARS流行高发,丁锷收到外院一个发热病人的会诊,当时,很多人劝他不要急着去。丁锷却说:“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比起那些直接接触SARS患者的同行,我这点危险不算什么”。这个病人是长丰下塘集的19岁男孩杨某,双膝关节疼痛2年,时轻时重,而且发低烧一个多月,在外院治疗始终无好转,丁锷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予以中药养血祛风、活血通络之剂内服,症状好转出院后转到丁锷的门诊,中药调治半年,症状完全消失。
早年时期,丁锷在家乡坐诊,房前屋后都是前来看病的人,基本上从早到晚忙着替人把脉、问诊、开药。当时,农村是烧柴生火烧水,尽管家里缺柴,他仍每天想办法,起早烧开水,供患者饮水。重病人或沾亲带故的患者,经常留餐。“印象深的还有一次下着大雪,有个不认识的老乡找到我家,经父亲诊疗后,天色已晚又下雪,父亲让我们兄弟三人挤挤,让床给病者睡。”丁锷的儿子丁汀回忆道。
后来,丁锷到省城工作,逢年过节回家,十里八乡的百姓都到家里来找他看病,但是他从不收乡亲们的诊金,开好药方由病人自购,家人时常抱怨。他却说:“乡亲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生病很痛苦,走了那么远的路,又等了这么长时间,怎么也要帮他们看看。”70年代,在他的老家舒城更是流传着“丁先生看病不要钱”的佳话。
经典医案屡创“神话”。“医道高深德才备,妙手回春医中仙”,这是2016年11月底,一位姓柏的患者给丁锷送来锦旗时说:“丁老啊,您真是神医啊,没有您,我的腿就没了。”事情是这样的,这位患者左腿烂了一个很深的洞,恶臭难闻,前期住院治疗花了3万多元,仍没效果,医院要求截肢。丁锷开了三味中药,让病人在药里加入1斤白酒后用火点燃,用烧尽后留下的称为“冰黄液”的液体冲洗伤口,再敷上“乌石丹”粉末,三天换一次药,治疗一个多月后,伤口竟然痊愈了,总费用仅为17元。
同样的奇迹还出现在多个患者的身上。2002年10月16日,淮南蔡家岗的陶姓患者在外院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无效,医生建议手术截趾。丁锷检查后认为属中医“脱疽”,予以活血通络加清热解毒为法,1个多月后同样也痊愈了。
丁锷屡次用中医向开刀说“不”。2013年5月9日,在丁锷的门诊,河南一位40岁的患者熊某在劳累后反复腰腿痛3个多月,并且逐渐加重,甚至卧床一个多月,当地多家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必须尽早行手术治疗,患者极其害怕,在药物治疗2月后仍无效,病人痛不欲生,甚至出现轻生念头。几经辗转,家人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跨省包车,用担架将病人抬入丁锷诊室。丁锷予以自拟方“腰突散”加减内服,以急者治其标、化痰逐瘀、通络止痛,配合外治,三周后,病人已能下床简单活动,3个月后复诊时,患者腰腿痛逐渐改善,生活恢复如常。
丁锷一生救过很多人的命。他的儿子丁汀说:“有一年,舒城一个病者患化脓性骨髓炎,用凉床抬到我家看病的,父亲就用中药把他治好了,为表示感谢,当时,也不知送什么东西,被父亲婉言谢绝。”“还有,邻村有个姓王的妇女因不堪风湿病的折磨几次欲寻短见,家庭也因病致穷,经父亲数付中药治好,其家人一直声称是父亲救了他们一家人。”回忆起丁锷看病的例子,他的儿子总是滔滔不绝,仿佛有说不完的神奇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