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杏林”、“ 橘井”轶事
《龙文鞭影》“杏林”、“ 橘井”轶事
“杏林”一说,典出三国闽籍道医董奉,晋葛洪《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董奉告诉人们,到他的杏林来买杏的人,不需要付钱,只要拿一些粮食放在仓中,就可以去林中取杏。于是,每年董奉用杏换来的粮食堆满了仓库,他又拿这些粮食救济贫民。
明代名医郭东效仿董奉,居山下种杏千余株。苏州的郑钦谕,庭院也设杏圃。元代名家赵孟頫病重,名医严子成给他诊治,赵特意画了一幅《杏林图》送给严子成。“杏林”佳话,成为民间和医界的美谈,也成为历代医家激励、鞭策自己解除病人痛苦的典范。
“橘井”源于西汉初的桂阳郡郡城,即今湖南郴州城,草药郎中苏耽(即苏仙)。他早岁失父,以给人放牛、采药孝养母亲,忠孝动天。成仙之日,几十只白鹤接他回仙界,苏耽对母亲说:“儿子受天命成仙,接我的仪杖已经来了,今后不能再配伴母亲了!”说罢跪在母亲面前辞别,母子悲伤痛哭。母亲说:“你走之后,我将依靠谁啊!”苏耽说:“明年天下将发生瘟疫,咱家院里的井水和房子旁的橘树能替儿子养活母亲,母亲只要打一升井水摘一片桔叶,就能救活一个得瘟疫的人。我还给母亲留了一个柜子,如果缺什么东西,您只要敲敲柜子,它就可以把您要的东西给您送来。柜子我封住了,请母亲千万别打开它。”说完耸身腾空入云而去。从此以后,家里如果缺什么东西,只要他母亲敲一敲柜子,说一说,所要的东西立刻就会出现。三年之后,母亲因为好奇心太盛,把柜子打开,只见两只白鹤从柜子里飞走了,以后再敲柜子就不灵了。
第二年果然发生了瘟疫,远近的病人都来求苏耽母亲治病,苏耽母亲就用井水和桔叶为药给他们治疗,药到病除。当瘟疫过后,人们看到有一条龙从井中飞腾而出,直冲云霄,当地的老百姓都认为这是苏耽所化,在此救治乡民的疾苦。母潘氏因行善布德享寿百岁、无疾而终,成了得福之人。自此,“龙蟠橘井”、“橘井泉香”就被作为典故流传开来,并为后世诗人所吟诵。唐朝的杜甫、元结,宋朝、阮阅、戴复古、刘过、徐照、张舜民等等诗人都写有吟诵“橘井”的诗词。阮阅的《郴江百咏并序•橘井》七绝诗曰:“苏仙旧隐已藤萝,橘井空来岁月多。摘叶汲泉皆朽骨,郡人犹说愈沉疴。”
今日,“橘井”留存在湖南郴州市郴州一中校园内,郴州一中附近有“橘井”路。而“龙蟠橘井”也成了中医中药的代名词。
明代,“苏耽橘井”的典故成了《龙文鞭影》的内容教化世人。“橘井文化”遂成天下第十八福地。“杏林春暖”、“橘井泉香”既是我国中医国风高尚医德的典故,也是行医扶生济困的象征。明王世贞曾作诗赞道:“橘井汲后绿,杏林种时红。此橘复何忧?年年领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