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古翔:倾听来自简医的声音 ▎院报100期·行家说

简阳市人民医院

全文共计1097字     阅读只需6分钟


倾听来自简医的声音

贺《简医院报》创刊100期


汪古翔:生于1964年5月,毕业于现西华师范大学中文系,教书 8 年,现供职于雁江区教育局。中学时开始发表文章,开过专栏,作过兼职记者,出版有散文集《穿越市井》《我的沱江》,四川省作协会员,现为雁江区作协副主席,资阳市作协副秘书长。


可以说,在2014年底之前,我对简阳市人民医院的了解是间接的,只是听说该医院如何了得,医院硬件一流,医生医术精湛,是朋友圈很多人看病的首选。在朋友刘益民院长和李太辉同志去简医之后,加上一个侄女到该院作了护士,对这个医院就生出了几分牵挂。


直接零距离接触简阳市人民医院在是2014年11月15日,受院方邀请,我们一行人到该院去跟医护人员作写作和新闻宣传上的交流,也是在这一次活动中,我读到了活动组织者送我的《简医院报》,翻一翻,嚯,好家伙,已经办了几十期了!那之后,关注《简医院报》的渠道主要是编辑李太辉同志的微信和QQ空间,每一期出来都能在第一时间目睹其风采,听到来自简阳市人民医院的声音。


读过《简医院报》,有四点感受:


一是领导的重视。酒好也怕巷子深,作为一个医院,除了以硬件立足,也必须要有一个宣传的渠道与载体。《简医院报》无疑是该院对外宣传的窗口。医院通过这一平台,把自己的声音传播开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一群简医人在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将要做什么。如果时光倒退20年,这一张内刊的传播半径也许是有限的,但在互联网时代,平面媒体加上网络地翅膀,其影响力则不可估价与限量。我们很多人也正是通过《医院要闻》《科室动态》认识了解简医的。


二是报人办报。认识《简医院报》编辑李太辉同志是在10多年前,那时他在主编《资阳广播电视报》,我在该报兼职并开辟专栏。交往中知道,李太辉同志不仅个人写作功底了得,更是一个有思想懂策划会经营的报人,在他手上曾经创造《资阳广播电视报》一期发行3万多份的记录。在而今的《简医院报》上,我们仍能看到《资阳广播电视报》的影子,那就是一个字:活!要把一张行业内部报纸办得有读头,突破所有行业报刊的枯燥乏味的通病,要的就是这一个字。四个版面,大致遵循了传统报纸思路:一版报道院内重大新闻,二版要闻,三版业务动态,四版副刊,但这思路绝非一成不变,根据每期内容的不同而调整栏目,既体现了丰富性更是采编人员灵活性的表现。报纸不大,但向读者传播的信息量十分丰富,不同阅读视角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知道的东西。


三是密集的信息网络。要办好一张报,稿源是第一位的因素,来自基层一线的信息就是构成简医群体形象的基因。在那次培训会上看到那一张张来自各科室一线的年轻面孔和以后在报纸上的一个个不同的作者名字,我感受到的是简医在建立新闻信息工作上下的功夫,诊脉问病时,他们是医生,打针发药时,她们是护士,拿起笔来,他们是新闻记者。在简医这种高强度工作的单位,要培养医士们这种兴趣和习惯,靠的恐怕不仅仅是行政手段。


四是倾听来自灵魂深处的声音。这就是该报的副刊《简医文苑》《天使心声》《文化生活》等,这些栏目真是名符其实。作为文学爱好者,关注报纸副刊,已成多年习惯。《简医院报》的副刊没有把培养作家作为己任,对文学的要求并不高,而是着眼于“心声”,给医护人员提供一个倾述的平台,让他们换一个角度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对生活的态度,对生命的认识,对人生的哲学的思考,哪怕是一点点小资的花鸟虫鱼,风花雪月。《品读生命的春花秋实》《她的名字叫护士》《一路阳光灿烂》《爱,救在身边》等美文,也许稍显稚嫩,更说不上经典,但一字一句都来自心灵深处,让人窥见的是简医广大医护人员人生的B面。也许无心插柳,谁也说不清10年20年后会不会从《简医院报》中走出一个毕淑敏、林雪儿。


自本世纪初以来,中央宣传部门对党政内部报刊作了大量精减压缩。但与之相对应的是企事业单位内部报刊的勃兴,这是一个颇值得研究的现象。很多工厂、学校、医院都拥有自己的这一块宣传阵地。为宣传本单位,培植单位的精神,丰富文化生活,提高精神文明程度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林林总总的内部报纸中,《简医院报》是为数不多的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报纸,而今,该报纪念创刊100期,我们有理由期待并相信今后的《简医院报》期期精彩。

阅读《简医院报》电子版

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