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啦!一年中最凶险的34天来了,照顾好自己和家人!

中盟医药


8月21日,是正式出伏的第一天,这意味着,“三伏”过去了! 出伏到秋分

8月21日——9月23日

这34天气温波动大

这34天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最频繁的时候。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早晚凉爽,昼夜温差逐渐拉大是大趋势。所谓“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

而这样的昼夜温差,最受影响的就是血压!

血压波动,心血管疾病爆发!

很多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也有人认为,冬天寒冷刺激,才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

其实夏秋交替的时间才是心血管疾病的爆发期。心血管医生介绍,人体本不怕炎热,更不惧严寒,怕就怕“一冷一热”这么一折腾,于是很多人就中风、心梗、甚至猝死



吃的“润一点”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与其同时秋老虎还在发威,“燥”得很,因此要吃得“润”一点!要注意平衡饮食,注意蔬菜和肉类的合理搭配;少吃生冷的瓜果和油腻的食物。例如梨(生吃或蒸熟再吃均可)、百合、玉竹、沙参、石斛、荸荠、枸杞等,可以润心肺、养胃阴。而带有胶质或是质地黏稠的食物也有“润”的效用,例如银耳、海带、山药、莲藕、秋葵、菇类、海参、海蜇皮等。

  这几种食物除了滋阴润燥,还有稳定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比如芹菜、洋葱就是天生的降压菜!香蕉、苹果中含有丰富的钾离子,也可以对抗身体中的钠离子,起到降压的作用!


揉得“勤一点”

  早晚温差大会造成压差不稳,如果这时勤按揉头颈部,可以防止血压突增。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程凯介绍,当你血压升高的时候,你只要去点揉或者是按压风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钟之间的范围,你的血压就会有下降的趋势。



睡得“早一点”

  夏末秋初,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可比夏天增加一小时睡眠。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同时也可以减少“秋困”的出现。  

  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这时因为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

  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另外,出伏后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引发心血管疾病。

  专家介绍,晚上11点到凌晨2、3点,是人体的最佳睡眠时间,错过这个时间段,睡眠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一般最好10点半就应该上床睡觉了,特别是凌晨1点到3点一定要入睡,否则对身体会有比较大的损伤。

 


穿得“暖一点”

  虽然我们常说“春捂秋冻”,但其实这句话是针对小孩子的,小孩“春捂秋冻”一下更“皮实”,不易生病。入秋后,早晚比较凉,昼夜温差较大,要注意及时增加衣服。气温低于20℃,应“不穿单衣”;气温低于10℃,比较冷,要“穿棉衣”。

  而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长袖“薄衣”。这样温差对于身体的刺激要小的多,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小的多!

  不过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秋季运动可选择快走、登山、打球等。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可以“不累”为宜。运动时间选在早晚,中午室外天气仍炎热,要避免这个时间段外出活动。

秋意渐起,阳光没有那么强烈,大家往往会忽略防晒。秋季干燥,补水也是不容忽视。秋季护养肌肤要注意合理饮水,经常饮用一些绿茶,能够预防某些皮肤疾病,如青春痘、粉刺等的发生。

同时,入秋后,角质层大量脱落,不及时清洁皮肤也会造成严重干燥、粗糙,所以要注重皮肤的清洁。

只要记住以上这几点出伏后的养生秘诀,可保您一年身体无忧。

(图文综合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