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出伏”!一年中最“凶险”的34天来啦,照顾好自己和家人!
8月21日——9月23日
这34天气温波动大
这34天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最频繁的时候。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早晚凉爽,昼夜温差逐渐拉大是大趋势。所谓“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
而这样的昼夜温差,最受影响的就是血压!
很多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也有人认为,冬天寒冷刺激,才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
其实夏秋交替的时间才是心血管疾病的爆发期。心血管医生介绍,人体本不怕炎热,更不惧严寒,怕就怕“一冷一热”这么一折腾,于是很多人就中风、心梗、甚至猝死!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与其同时秋老虎还在发威,“燥”得很,因此要吃得“润”一点!
这10种滋阴润燥的食物
这10种食物除了滋阴润燥,还有稳定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比如芹菜、洋葱就是天生的降压菜!香蕉、苹果中含有丰富的钾离子,也可以对抗身体中的钠离子,起到降压的作用!不妨把这个菜单转给家里做饭人,让全家都吃的健康一些!
早晚温差大会造成压差不稳,如果这时勤按揉头颈部,可以防止血压突增。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程凯介绍,当你血压升高的时候,你只要去点揉或者是按压风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钟之间的范围,你的血压就会有下降的趋势。
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这是因为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
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另外,出伏后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引发心血管疾病。
专家介绍,晚上11点到凌晨2、3点,是人体的最佳睡眠时间,错过这个时间段,睡眠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一般最好10点半就应该上床睡觉了,特别是凌晨1点到3点一定要入睡,否则对身体会有比较大的损伤。
虽然我们常说“春捂秋冻”,但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长袖“薄衣”。这样温差对于身体的刺激要小的多,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小的多!
不过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
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维生素C吃多了,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动物性食物是补品中的良剂,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对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如多吃芹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
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
“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