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 | 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身体最怕五件事!
俗语称, “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此时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阶段,温度仍较高,加上时有秋雨,湿气较重,湿热并行;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变幻,稍不注意容易伤风感冒。古话说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生活中我们还可从以下几方面来除湿。
首先,淋雨或出汗后及时擦干,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猛吹空调,以防外邪侵袭。
其次,运动可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运动要选在比较凉快的早晚,避免汗液流失过多造成津液亏耗。
如果房间里湿气很重,要在相对干燥时及时开窗通风,下雨时紧闭门窗,打开除湿机。
南方人少用易吸潮的棉被和荞麦枕,可选择不吸湿、透气好的丝绵被、记忆棉枕头。有太阳时及时晾晒被子、枕头等。
1、腋窝的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建议每天按揉或拨动2次,每次不少于36下。
2、小腿肚的承山穴,位于踮脚尖时,小腿后侧肌肉隆起的尖角凹陷处,可一手扶墙,单腿站立,用另一条腿的脚面踢打承山穴,每次5~10分钟。
3、膝窝的委中穴,位于腿窝的中心点上,每次拨动或敲打不少于36下。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大家都知道寒从脚下生、养生先养脚的道理,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
依照自然界规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为的就是贮存体内阳气。
初秋气温还没完全降下去,很多人还会长时间呆着空调房。其实这时候应该确保室内通风,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就不宜开空调,尽量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风涤荡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4、 怕盲目贴秋膘 | 建议循序渐进
进入初秋,夏天里比较差的食欲逐渐好转,人们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贴秋膘,以便为应对秋冬的寒冷储存能量。但是,处暑节气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
贴秋膘要循序渐进,处暑后的初秋,还是以清热润燥的饮食为主。
初秋后天气转凉,空调房宅了一个夏天,忍不住跑出去运动。适量运动本是好事,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
尤其是绿叶莱和橙黄色蔬菜。在夏天,为了祛暑降温,人们所吃的果蔬一般以瓜类为主,然而这类果蔬中的胡萝卜素含量较低,容易导致皮肤和黏膜的抵抗力降低。橙黄色蔬菜和绿叶莱中富含胡萝卜素,比如胡萝卜、菠菜、芥蓝、西兰花、小白菜等,秋季应该多吃、常吃有助养胃的食物。
编辑:杨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