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全科医学的逆袭,需要这样“下药”?

县域卫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口结构和分布的变化以及人们的医疗需求和实际医疗供给的变化,中国的医疗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特别是作为医疗的第一道防线的基层医疗更是处在非常尴尬的境地。



作者 | 马

来源 | 常青基层医疗集团创始人

 


关于中国基层医疗的现状,笔者曾经走访全国五六个省、市,以及重点调研本地的医疗情况,结合全国医疗同道提供的信息,起草了两份政协提案报告,分别在2014年、2016年的江门市政协会议上进行讨论。

 

与此同时,笔者也发表在网络上,其中部分收录在网络文档文库里和有关媒体的采访报道里,并被广泛转载,引发热议,这两份提案分别是《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建设的建议》和《江门市基层医疗卫生的现状与建议》(均可以从网络上查到)。政府有关部门也在研究当前医疗卫生状况,重点推动家庭医生签约,目标是2017年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率60%以上。

 

而实际上,硬性完成指标难度大,效果差,群众不满意,从业的医务人员抵触情绪大,如何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如何真正扭转基层医疗的现状,笔者结合近5年的调研、观察和国内外的医疗改革经验,特别是中国的特有国情,提出笔者的意见:“医生工作室进驻全科医疗,助力基层医改”。

 

“专业+团队”,医生工作室掀起业内浪潮

 

工作室,即以专业技术为主要工作的组织单元,常见于各种名人工作室、明星工作室、艺术家工作室等,可以通过“专业+团队”的形式良好地开展项目,目标清晰,排除干扰,易于成功。

 

医生工作室也一样具有这个功能,只是医生也是特殊行业,需要有一个特定的场所合法地开展专业技术服务。比较常见的可能就是医生网上工作室,医生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进行咨询服务,借助平台或者自己的平台,但是这种网上工作室存在着各种法律风险,直到现在依然是模糊的,处于灰色地带,所以,杭州刚刚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互联网法院”,专门处理相关的法律纠纷,而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如何把线上不确定的医生工作室落地到线下,降低各种风险,实现更好的医疗服务?医生工作室如何落地实现线下的转化,如何落地一直是许多医生思考的话题,如果医生工作室能够借助现有的医疗机构实现资源共享和团队运作,医生只负责医疗服务,团队负责其他项目,那么医生工作室就能够实现真正落地

 

2015年,注定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当年3月份,笔者曾率先在微博上向外公布成立“马常青医生工作室”,地点在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一个社区服务中心,随后,林峰也发微博表示,他与另外两个专家(谢汝石、张子谦,号称“岭南三剑客”)在广州珠江新城也成立了相应的医生工作室,随后,全国掀起了医生工作室的浪潮。

 

如果说,在此之前或许中国也有医生工作室,却无人问津,而在此之后,广东省的两拨医生工作室成立的事件引发媒体和医疗界的广泛关注,影响深远,以至于2016年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会议上特别强调,要大力推广医生工作室,特别是强调医生能够到基层、到社区开展医生工作室。

 

总之,医生工作室最大程度地发挥好了专家资源、团队优势,填补地区医疗人才缺乏,解决了患者就医难的问题,特别是在全科医疗缺乏的基层社区及重点区域。

 

困境重重,基层全科医疗举步维艰

 

2010年笔者首次参加基层医疗卫生现状的调研以来,经过七八年的调研观察发现,中国基层医疗已经明显陷入困局,可以说是举步维艰,以广东江门市为例,村医老龄化严重、乡镇医院退化严重,甚至原先的医疗标兵几乎倒掉,陷入人才流失、业务几乎难以开展的情况,手术室废弃、医疗设备闲置、检查设备老化等,几乎沦为只能以公共卫生为主的勉强运作的摆设。

 

原先能够开展的业务项目几乎无法开展,甚至常规药物都缺乏,人心浮动,人才流失严重,患者的就诊信心大大降低,医生的积极性降低,患者失去信任,纷纷涌向大医院,本来可以在家门口解决的问题,只能疲于奔波到大医院,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就医更加困难。与此同时,医务人员的收入无法保障,医院人员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由于没有良好的机制,动力不足,设备无法使用,业务无法开展,“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部分政府职责不清,甚至只要求基层医疗完成公卫项目,对基层医疗的其他项目不予支持,收支两条线,什么都需要审批,导致基层医疗受制于各种官僚主义,无法真正实现根据市场需求、患者需求进行调配。

 

县级医疗也同样收到类似政策的拖累,各种医保限制,导致医院不得不等患者生病了才能治疗,而且,超过了医保费用标准,就不得不劝患者出院,这与“预防疾病,减少疾病发生”的科学的医疗、保健、康复模式形成强烈的反差,换句话说,患者没有达到医保对疾病定义的标准,就无法实现医疗保险报销,只能等到病情到重,才可以住院治疗实现报销。

 

如此以来,患者越等越重,越来越多,医疗保险支付越来越不够使用。患者不满意,乡镇级别的医疗机构把患者推向县级,县级医疗成为了医疗困局、医疗纠纷最大的替罪羊。

 

共生共赢,医生工作室与全科医疗完美结合

 

基层需要全科医学作为主要的医疗支撑,全科医疗有固定的医疗场所、医疗资源,医生工作室可以作为医疗团队进驻,助力基层医疗、全科医疗,帮助基层医疗有更好的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提升和优化升级,全科医疗有了医生工作室的进驻而如虎添翼,医生工作室有了全科医疗的基层医疗资源而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

 

与此同时,医生工作室还能够培养基层医疗人才、远程会诊、管理水平的升级、提升基层医疗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增加居民群众对基层医疗的信任或重拾信心。

 

例如,笔者自2015年7月到基层乡镇卫生院支援到2017年8月(期间停诊1月),帮助基层卫生院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帮助医院宣传,培养多名医生,帮助建立中医馆,亲自参与基层医疗公共卫生到社区、到村庄,社区科普讲座、义诊,院内培训,建立医生工作室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卫生院有了知名度,当地患者对医院有了信任度。

 

与此同时,笔者先后又在多个地方建立工作室,发挥自身特长,培养当地的医生,形成工作室遍地开花,帮助基层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培养的医生也逐渐掌握了笔者传授的技术,能够独当一面,独立开展,为当地患者带来福利。

 

而像笔者这样的医生还很多,只不过他们受制于体制,还不敢贸然公开或等待时机,如何能够更好地发挥专家的优势,更好地通过团队的力量,实现医生工作室落地于基层,助力基层医疗、全科医疗,是当下急需研究的课题

 

对症下药,踢开阻挡医生工作室的拦路虎

 

医生工作室进驻高端医疗机构已经是比较成熟、便捷的,比如进入一些民营医疗机构,公立医院的名医工作室,或医疗集团平台(杏仁医疗门诊的拎包入住等)。

 

然而,在基层医疗中,医生工作室的入住却显得举步维艰,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1)基层医疗机构的思路不清晰,管理比较混乱,财务资金自由度低,不能够很好地搭建“凤凰台”(筑巢引凤);(2)专家到基层开始工作室的意愿不强烈,顾虑太多;(3)专家所在单位的管控太严,官僚作风严重(害怕“吃饭砸锅”);(4)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解读和引导意识滞后,阻碍医生工作室的顺利开展;(5)基层的民营化、自主经营的医疗机构太少,特别是规范的、正规的机构不多。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的经验是——“对症下药”!通过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进行引导、疏导,破除门槛,解放意识,顺利地推动医生工作室进驻到基层,或者给专家到基层开设工作室给予开绿灯,特事特办,专人负责,给予一定的经济上、政策上的支持,特别是医保支付等方面的支持。基层医生工作室开展的多少、好坏,直接对全科医疗的良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家门口就有专家可以看病,这种市场需求是巨大的。

 

开进社区,基层医生工作室集团是大势所趋

 

医生工作室与全科医疗在很大程度上是互补的,能够很好地推动家庭医生签约,帮助基层医疗的水平大大提升,能够快速会诊、导诊,减少许多中间环节,增加医患关系的改善,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未来的主要方向是成立基层医生工作室集团,借助互联网信息化平台,远程诊疗、远程监测、资源共享、资源对接。全科医疗通过与医生工作室和相关医疗集团的合作,更好地发挥基层医疗保健、预防、初步诊疗等作用,实现居家、社区养护、康复保健、以及重要的防治结合,从而提升医疗水平和健康服务水平。

 

医生工作室开到每一个社区或几个社区共用,让居民最便捷地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也能够通过高科技信息化具有定位系统的远程监测、通讯,实现健康数据的有效监控,及时指导,意外事件的紧急救援和绿色通道的急救对接。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广大就诊患者需求的呼声不断提高,医生工作室与全科医疗必将迎来春天! 

 

2017年9月17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拟)、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司(拟)、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指导,北京大学医学部、惠每医疗集团主办,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县域卫生》杂志承办的第二届北医-梅奥全科医学发展论坛将在北京盛大开幕。


本次论坛以“聚焦全科医学教育、释放全科医生能量”为主题。届时将有多位政府领导、中外嘉宾、县级公立医院院长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莅临现场,论坛致力于将梅奥医疗集团全球顶尖全科医学实践以及国内领先的北医全科教育体系与中国基层医疗深度链接,通过权威解读相关政策文件及多方分享基层优秀案例,直击基层医改痛点,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全科医学发展路径。

 

金秋9月,我们期待与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论坛概况

时间:2017年9月17日(16日报到)

地点:北京汉华国际饭店(北京市东城区安外西滨河路26号)

 

论坛亮点

○政府、行业深度参与,权威解读全科相关政策文件

○中美高峰对话,展现梅奥顶尖全科医学的实践体系

○多学科专家集结,共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

○三级医院全科医学优秀案例分享

○跨行业交流,社会资本、互联网平台、保险公司、医药健康产业齐聚,共谋全科医学发展方案

○基层卫生机构重度发声,直击全科医学发展痛点

 

组织架构

指导单位(拟):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司、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惠每医疗集团

协办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吴阶平基金会家庭医学部、美瑞博诊所

支持单位:梅奥医疗集团、高瓴资本集团

承办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县域卫生》杂志

 

参会对象

○全科医疗领域相关政府领导

○县级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生集团、实体民营诊所、互联网民营诊所负责人

○社会办医机构负责人和投资者

○全科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包括信息化系统、设备、器械、检验、药品及培训机构

○医疗健康产业媒体人士及对全科医学发展有兴趣的同仁等

  

联系人

郭思明,

15510610285

guosiming@y-lp.cn

王    洁,

18811157355

jwang@huimeihealth.com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