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抗生素,病情一好转就停?有关抗生素耐药性,没那么简单
“我这个是老毛病了,输液可能会快一点。”
“我感觉效果好一点,还是输液吧。”
在日常生活中,有个头疼脑热、感冒发烧就自己吃上几粒消炎药,或者到医院门诊室打上几瓶点滴,这样的经历很多人都有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然而,很多人为了见效快,不论大病小病,都要求使用抗生素。
为了遏制抗生素的滥用,我省已明确出台53种不输液疾病清单对“门诊输液”进行限制,减少使用不必要的抗菌药物,避免细菌耐药性。
据媒体报道,中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占比从2010年的19.7%下降到2016年的11.2%,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幅度约50%。细菌耐药上升的态势有所遏制。
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听到很多种“药物耐受”,有些耐受是发生在人身上——比如糖尿病患者反复使用胰岛素,其效率就会降低;慢性疼痛患者反复使用止疼药物,效果也会越来越差。
抗生素的耐药性,其实是在体内产生了耐受抗生素打击的一种新型病菌,并不是人体对抗生素产生耐受,而是致病细菌对抗生素耐药。通俗地讲,就是某些抗生素杀不死该病菌了。
一旦这样,受感染的患者可能会面临无药可用的难题。
在临床上,抗生素耐药的危害主要有两个。
很多人认为,耐药只是一种抗菌药用了效果不好,换一种就行。但现实情况是,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阿奇霉素等老牌抗菌药的耐药率不断增高,有些甚至已达到80%~90%。与此同时,新的抗菌药却迟迟难见踪影。
近年来,几乎没有新型抗菌药可用。如果这种现状得不到纠正,人类将面临没有抗生素可用的时代,甚至轻微的细菌感染就可以致命。
剖腹产、髋关节置换术、肿瘤手术等目前常需要使用抗菌药预防和控制感染,但随着耐药菌流行,伤口感染治疗失效,今后这些手术都可能变成高危医疗操作,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
对每个病人来说,没有最好的药,只有最适合的药。抗生素为处方药,因此,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需要使用哪种抗生素,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普通患者勿自行用药。
抗生素对细菌有效,但对病毒无效。 使用抗生素第一条要明确到底是不是细菌感染,究竟是什么类型的细菌感染。很多人一感冒就赶紧用抗生素,可感冒大多都是由病毒引起,所以用抗生素往往是无效的。
很多老百姓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得了病就要“多管齐下”,比如同时服用几种抗生素。但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它针对的细菌种类,用对了才有效。
如果抗生素没有应用在它针对的细菌类别,不仅治不好病,还可能伤害身体,埋下安全隐患。因为这样会使得细菌更为强大,也就是细菌耐药。
很多父母都存在这样的情况,比如害怕感冒传染给孩子,就擅自给孩子服用抗生素,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训练和增强孩子的抵抗力,才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有人害怕副作用,病情稍有缓解就立刻停药,这是不可取的。 如果杀灭不彻底,不仅病情会反复,等再用药时这些细菌还会产生耐药性成为耐药菌。
因此,确实需要服用抗生素治疗,就要足时足量,按疗程用药。
转载“健康安徽HealthyAn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