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推荐】米力农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米力农对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血浆脑钠肽(BNP)表达及预后有怎样的影响呢?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对于12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随机观察。
1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参照冠心病高血压治疗指南及美国心脏协会(AHA)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药、β受体阻滞药、利尿药、洋地黄类药物及正性肌力药物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 50 m L,以速率 0.2 μg/(kg·min)持续泵入,qd;连续应用 5 d 为 1个疗程,每月治疗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月。
2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6个月及治疗后1年6min步行距离(6MWD)、血浆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静息心率、坐位收缩压、坐位舒张压。
(2)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法评定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显效:心功能改善超过2级;有效:心功能改善超过1级;无效:心功能无任何改善,或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随访1年,记录患者再住院例数及心血管病死情况,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研究结果
1. 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6例病死,共统计54例;对照组患者8例病死,共统计52例。
2.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各指标比较
3. 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疗效比较
4. 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再住院率及心血管病死率比较
5. 不良反应
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的心功能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 3、6 个月及治疗后 1 年患者 LVEF、LVEDD、CI 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BNP较高,治疗3、6个月及治疗后1年后两组患者BNP均降低,提示患者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BNP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更为明显。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静息心率、坐位收缩压、坐位舒张压均降低,提示米力农可能参与血压的调节。此外,随访1年发现,观察组患者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证实米力农对心力衰竭症状的控制效果较好。
因此,研究提示米力农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 BNP 和再住院率,改善预后,且安全性较好。
概念补充
1、高血压性心脏病为常见心血管疾病,长期血压过高引起心脏病损是其重要发病原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过度活跃也为其相关病理机制。高血压性心脏病于老年群体多发,晚期常伴心力衰竭,在心力衰竭代偿阶段仅伴高血压一般性症状;心功能代偿不全时,可伴左心力衰竭症状,轻症者劳累后可见呼吸困难,重症者伴心源性哮喘、端坐呼吸,久病可诱发全心力衰竭。
2、血浆脑钠肽(BNP)则为心脏分泌的利尿钠肽家族的一员,可调节血压、血容量;其主要经心肌细胞合成与分泌,心室壁张力改变、心肌负荷变化可刺激 BNP 分泌。BNP 主要集中于梗死与非梗死交界区域,该区域心室壁机械张力较大,因此认为BNP 可作为梗死区域室壁张力判断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