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臭名昭著的三“菌”子,保护肠胃安然度过多事之秋

浙江卫生计生监督

肠道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由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一类疾病,好发于夏秋季。夏秋交替,气温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人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容易忽视饮水、饮食卫生,摄入被病原体污染的水和食物后感染。随着夏秋季节交替,肠道传染病容易出现发病高峰。


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两类家族成员两类病原体都能悄然潜入人体,并且有一定共性,都是借助食物、水等传播疾病。食品加热不彻底、未达到灭菌目的,或是加工、烹饪食物等环节不符合卫生要求,如生熟食共用刀具、砧板、容器等;或者熟食保管不善,病原菌污染食物后大量繁殖,达到足以致病的菌量等。


臭名昭著的三“菌”子


溶血性弧菌

“老大”是副溶血性弧菌,多藏匿于水产品中。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岸线长、水产品丰富、加之部分居民有生食海鲜的习惯,导致感染副溶血性弧菌发生的危险性激增。



有数据显示:华东地区沿岸海水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47.5%~66.5%,海产鱼虾的平均带菌率为45.6%~48.7%,夏季海产品可高达90%以上,尤其以乌贼、黄鱼、带鱼、梭子蟹、蛏子、海蜇头等带菌率较高,墨鱼的带菌率可达93%。


溶血性弧菌之所以有老大的地位是因为人群带菌者亦能对各种食品造成直接污染,沿海地区饮食从业人员、健康人群及渔民带菌率甚至达到11.7%。

沙门氏菌

“老二”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猪、牛、羊等动物肠道内

因此,动物内脏、肉类、乳、蛋等极易受到污染。沙门氏菌也实力不凡,能在水、牛奶、蛋制品及肉类食品中存活数月。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老三”是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它在家畜如猪、牛、狗,鼠类,狐、貂、熊等食肉动物,家禽和野生鸟类等动物体内存在


可不要小看“老三”的涉猎范围,目前,已从多种食物中分离出此“菌”,如巴氏消毒乳、巧克力牛乳、冰激凌、牛肉馅饼、胡萝卜、土豆、甜菜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病原菌的潜伏期也不相同。


溶血性弧菌潜伏期为不等,最短1小时,最长可达99小时;沙门氏菌潜伏期约为4~24小时;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潜伏期为1~10天。


与这些“菌”子有染之后,人们会出现相关临床表现,基本以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如腹泻、腹痛、恶心、呕吐伴畏寒及发热,严重者可因腹泻频繁导致脱水、酸中毒,不及时抢救,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如何避免与“菌”有染

一定要喝开水,不喝未经过消毒和卫生处理过的生水。

食用烧熟煮透的食品,不食用无证、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不食用生或半生水产品,不食用腐败、霉变食品。

做到饭前便后或食用食品前洗手,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