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拥堵如何破题?---阳朔十里画廊、遇龙河景区车辆限行背后
“除景区旅游专线车、警车、消防车、救护车、环卫车、相关执法车、自行车、两轮电动车(有牌照)以及持通行证的景区内居民的自有车辆可自由进出景区外,其余车辆只出不进。游客可选择景区接驳车、自行车或步行进入景区。”今年8月12日、13日与8月26日、27日,以及9月15日以后,阳朔县对十里画廊以及遇龙河景区内的道路试行交通管制。试行交通管制之后的景区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这一政策背后的施政依据是什么?记者通过走访,记录下了阳朔县景区交通管理机制改革的探索之路。
加强管理、加强运力、加强服务,破解景区拥堵之困
每逢节假日就堵,早已是国内稍有名气的景区都会面临的一道“世纪难题”,作为国内的一个老牌旅游名县,今年春节期间阳朔县更是出现了长时间的大面积拥堵,一度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业内专家指出,若想提升旅游品质,阳朔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势在必行。于是,在今年8月中旬,阳朔出台了十里画廊景区、遇龙河景区实行交通分级管理和分级接驳的举措,旨在缓解景区交通压力。
“不好意思,这条道路今天实行交通管制,普通车辆不允许进入。”8月12日是阳朔实行交通分级管理和分级接驳的第一天,上午9时,记者在十里画廊景区门口看到,许多交警与交运公司工作人员、志愿者正在劝导交通。据该县交警介绍,自驾车前往十里画廊以及遇龙河景区的游客,可将车辆停放至指定停车场,统一购票乘坐接驳车、专线车进入景区游览。目前阳朔已在十里画廊景区凤鸣大门、月亮山大门、遇龙河景区骥马大门、夏棠寨码头4个停车场设置接驳点和游客服务中心。
“阳朔县综合管理应急指挥中心会对景区内的人流量、车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哪里有游客聚集,我们就会随时将车辆调度到哪里。目前公司有180辆11座电瓶车和20辆旅游观光车,此次还从桂林市调来86辆新能源车辆配合交通管制测压。下一步我们还计划投资近10亿元建3个站场和一个调度中心,投放300辆新能源车以保证游客高峰时的运力。”阳朔县山水交通投资运营公司董事长何真书介绍说。
据了解,在8月12日、13日与8月26日、27日两次交通管制测试之后,本月15日起实行的交通管制细则已经更为完善。首先,景区内居民持有桂林本地车牌照的自有机动车凭本人身份证、行驶证可到县交警大队免费办理非营运临时通行证。阳朔县居民可凭身份证办理交通卡,凭交通卡享受市民待遇乘坐景区专线车。其次,优化了旅游专线车运行线路,在景点、村庄设立停车站点,方便游客游览景点与居民出行;根据需求开通了民宿接驳专线,为到民宿酒店住宿的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运输服务。
筛除无效交通量,将景区道路使用权让给游客
记者在交通管制期间进入十里画廊景区,发现景区确实经大变样:机动车辆大幅减少,不少游客转而选择骑自行车的方式游览美景,道路上一派清爽、悠闲的模样。“管制之后更有秩序了,不然这里很多小车,景区都不像景区,反倒像个停车场。”来自安徽的游客张小姐说。
“阳朔的旅游太过火爆,但是我们的交通系统又很脆弱,没有办法承受这么大的一个交通需求。这样的矛盾在十里画廊与遇龙河这两个开放式的热门景区尤为突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陈富坚说。陈教授分析认为,造成阳朔交通拥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阳朔的交通基础设施不能满足交通需求;第二是县城和景区的路网结构和联通度不太合理;第三是客运交通系统缺乏大运力,公共交通不能满足游客和市民的出行要求,许多市民游客自驾车出行;第四是一些司机和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要想治堵,必须疏堵结合并逐步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梳理景区内的无效交通。”陈教授指出。陈教授解释说,所谓无效交通,指的是非法经营的拉客黑车以及因驾驶人不熟悉路况、交通违法肇事等行为造成的无序交通。“景区内的道路应主要服务于旅游,而不宜同时承担市政干道的职责。因此交通管制之举能够使这两个热门景区内的道路用途更为明晰,有效地剥离出无效交通。”他说。
此外,为了解决拥堵问题,位于工农桥下的综合码头也实行“人筏分流”,乘筏游遇龙河的游客在综合码头上岸后,竹筏须划至河对面的战备码头靠岸,再由车辆运至遇龙河上游。分流措施使工农桥一段的交通井然有序。阳朔县还在高田高速公路出口、福利镇等新设了3个交通诱导屏,实时显示县内主要道路的拥堵情况。而针对景区内酒店、民宿、餐馆的经营性用车,也将出台细则限时通行。“我们会根据之前测量的数据以及大家的合理意见,不断完善管制细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供给侧改革促阳朔旅游提档升级
在试行景区道路交通管制的同时,阳朔县综合管理应急指挥中心里同样一片忙碌,十余个小屏幕合成一个大屏幕,实时监控着阳朔县城、特别是两个热门景区内的交通秩序。“8月12、13号演练的情况比我们的预想要好,总体来说比较顺畅、平稳,没有出现大的意外。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前期做了相当充分的运力保障方案、交通组织方案以及宣传动员方案。而且第二次演练的情况比第一次演练还要好,因为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总结,游客的满意度更高。”作为参与此次阳朔县景区交通管理机制改革的专家,陈富坚教授认为,阳朔县正在探索一套破解旅游交通难题的“阳朔模式”,它的核心理念就是“绿色、共享、可持续发展”,基本思路就是根据游客流量实行分级管理、分级接驳,建设完善公共旅游交通系统,满足游客的出行需求和旅游需求,实现节假日阳朔道路交通的畅通,以达到中小节日不堵,春节和国庆黄金周等大节日可控的目的。
“打通交通拥堵的症结只是分级管理、分级接驳的目的之一,一系列举措同时对于管控景区内的旅游乱象,进一步规范旅游秩序,提升阳朔旅游形象有着积极的意义。”阳朔县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短评)井然有序的景区交通,令阳朔的山水更美
近段时间,阳朔十里画廊、遇龙河景区试行交通分级管理和分级接驳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但实际上,对于景区交通实行分级管理、分级接驳,国内的许多景区早已有先例。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以苗族聚居而形成的特殊旅游景区,有约6000人生活在景区内,每日进出景区的村民自用车辆达2000多辆次。旅游业发展之初,景区内交通秩序混乱,交通安全隐患突出。为此,当地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出入车辆进行规范化管理。对本地居民发放由景区专门印制的车辆出入通行证,对非西江景区内村民的车辆严禁入内,对施工车辆采取限时限路段通行措施,外地游客可由景区专线车进行运送。与此同时,公安部门还全天候在景区内开展交通巡逻,加大对非法倒运游客等违法行为的整治。良好的秩序所带来的优质旅游体验让西江苗寨每年游客量持续增长。
有国内其他景区的成功经验在前,阳朔在学习,在尝试。通过从第一次试压到如今管制细则的改变,我们也能看见阳朔正在改进、在完善。阳朔相关部门对景区交通分级管理改革的第一步已经迈出,两个景区也已经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游客通过步行、骑行、乘坐专线车等方式低碳出行,慢游细观阳朔的山光水色,充分体验阳朔之美。这些转变将促使阳朔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拓展旅游业的发展空间,为游客带来的则是更便捷、更生态、更宜人的旅游体验。同时也将给阳朔带来全域旅游语境中旅游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新机遇。
本文转载于《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