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梗发生前有5大“蛛丝马迹” 不知道抱憾终生!
为全身供血的心脏,看似功能强大,实则十分脆弱。秋冬季节,天气变化多端,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发时段。急性心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典型表现是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急性心肌梗死(以下简称“心梗”)就像“隐形杀手”,潜伏在人们身边,让人防不胜防。它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是中老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并有年轻化的趋势。
供图/视觉中国
心梗在临床上有多种特殊表现,我们该如何分辨?哪些时刻是心梗的高发阶段?我们该如何护好心脏健康?希望今天的分享可以给你答案。
急性心梗发病后24小时内患者死亡率高,大多数死亡发生在发病后1小时内,其中半数以上病人在住院前死亡。因此,尽早发现心梗的“蛛丝马迹”尤为重要。虽然急性心梗发病突然,但50%以上的病人在急性心梗发生前几周或几天,就可能出现了一些先兆症状:
○胸痛、胸闷。平时无心绞痛病史的中老年人,近一个月内,在身体劳累、情绪紧张激动等情况下出现胸痛、胸闷,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缓解,但呈进行性加重。
○频繁发作。有稳定型心绞痛病史,在近1个月内频繁发作,且持续时间延长,含服硝酸甘油剂量增加但疗效不佳;或经一段无症状期后,重新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心绞痛。
○服药无效。心绞痛频繁发作,含服硝酸甘油等药无效。在心绞痛持续出现的同时,伴有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出汗、胸闷、心慌等症状。
○突发心绞痛。休息或睡眠时突发心绞痛,患者常被剧烈的胸痛惊醒。
○突然不适。突然出现胸痛、胸闷不适等。
除此之外,男女心梗发作信号也不一样。据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杨跃进副院长曾和团队在分析了一项涵盖全国31个省市109家医院1.4万例患者后发现:男持续胸痛和大汗、女放射痛和恶心呕吐。
男性急性心梗发作症状很明确,主要是持续胸痛(67%)和大汗(70%);女性患者则主要是放射痛、后背痛、恶心呕吐多,胸痛和大汗相对少见,有时“自己都说不清楚”。
虽然急性心梗时,胸痛会比较普遍,但还可能表现为消化不良或胃肠不适、肩臂痛、下颌痛、牙痛等。虽然心绞痛和心梗都是冠心病的一种类型,但一般来讲,疼痛在15分钟内缓解的是心绞痛,而持续的疼痛就要高度怀疑发生急性心梗了。
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牙疼要警惕心梗发作。
一位高血压患者晨起后觉得左侧牙疼难忍,一开始他以为自己只是上火,于是自行吃了3片牛黄解毒片和止痛药,但是直到下午,牙疼一直没有缓解,而且还有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现象。于是家人赶紧开车送患者来院就诊,刚到急诊科,人就晕倒了。经查,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肌钙蛋白1002 ug/L,心肌酶AST128 U/L,CK-MB88 U/L。后医护人员开展了抢救,最后抢救成功并转入心内科住院。
这类特殊牙疼与一般牙疼不一样,可表现为牙痛剧烈,但牙疼部位不确切,往往数个牙齿都感到疼痛,同时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濒死感。服用止痛药无效。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牙疼时,往往需要警惕是否心梗发作而及时就医。
供图/视觉中国
心梗易产生腹痛伴恶心呕吐,被误诊为急腹症。
一位糖尿病老病号因为孙子满月,一时高兴,喝了一瓶白酒,结果出现上腹剧痛,伴恶心呕吐,呕出咖啡样胃液近500ml。就近在卫生院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给予抑酸止痛、止血治疗。两个小时后,病人血压开始下降,然后就转到医院继续治疗。入院时,病人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60/40 mmhg,心率120次/分,急查床边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广泛前壁心肌缺血,急查血示肌钙蛋白526ug/L,心肌酶AST124U/L,CK-MB58U/L紧急抢救后,病人生命体征稳定,两周后病人出院。
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感受器几乎位于心脏后下壁表面,当心肌缺血缺氧时,容易刺激到迷走神经,于是心脏后下壁梗死时往往容易产生腹痛感觉伴恶心呕吐。个别病人会有反射性肌痉挛,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紧张,因此容易误诊为急腹症。
供图/视觉中国
缺血缺氧导致心梗堆积过多代谢产物,从而产生疼痛。
一患者在家看电视时,突然感觉自己左侧手指疼痛难忍,并延前臂内侧向上臂逐渐扩展。患者本想忍忍,但是没想到疼痛逐渐加剧,最后因疼痛难忍到医院就诊。来时无胸闷胸痛,无恶心呕吐、大汗,无心慌气短,无咳嗽咳痰,无寒战高热、眩晕。入院后查肌钙蛋白802ug/L,心肌酶谱CK130U/L,CK-MB360U/L、LDH9.0U/L,血糖7.9mmol/L,心电图:II、III、AVF导联ST段抬高0.2、0.3 mV,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按心梗处理后病人感觉症状缓解。一周后,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遂要求出院。
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放射到左肩、左上肢、左颈、咽部及左下颌。由于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内堆积过多代谢产物,如酸类、肽类,刺激心脏自主神经,1-5胸交感神经节传至大脑产生疼痛。
供图/视觉中国
暴饮暴食后
为了消化食物,大量血液向胃肠转移,供应心脏的血液相对减少,从而加重了心肌缺血,增加了心脏负担。如果吃得过于油腻,摄入太多脂肪,还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血栓形成,引发心肌梗死。
每餐最好吃七八分饱,并控制肥肉、动物内脏等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的食物。平时饮食中少吃烧烤、腌制的加工类食品和油炸食品。如饱餐后经常出现胸闷、胸痛、心跳加速等不适,需及时到医院排除心脏问题。
用力排便时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大心血管内科主任范萍提醒大家,解大便用力过猛是诱发心肌梗死的常见原因,因此,心脏病患者在秋天保持大便通畅很重要。
范萍表示,对心脏病患者来说,用力排便时需要屏住气,腹壁肌和膈肌会强烈收缩,会使腹压升高,引起血压骤升,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及严重心律失常,严重者甚至会引起心血管的破裂。而老年患者肠道蠕动和肌肉收缩功能减退,容易发生便秘,不仅会引起腹胀腹痛,还会影响人的情绪,使人焦躁、恐惧,这些都间接加重了心脏的负担。因此,心脏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应警惕发生在马桶上的心脏病。
即使大便干燥难排,也不要过于用力,必要时可用开塞露等辅助方法应对。范萍就此建议心脏病患者,平时要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以及粗纤维食物,避免大便干结;以早晨排便为最佳,大便时尽量少用力,中老年人宜采用坐式排便,以免蹲得太久产生疲劳,引起心脏不适;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适当进行户外运动,有便秘情况的可以做做提肛运动以增加肛门周围肌肉的收缩性;对于已经发生便秘者,若短期内无排便可饭前空腹服用甘油,若便秘已有三四天,可使用通便剂和润滑剂促进排便。
供图/视觉中国
剧烈运动时
美国《循环》杂志报道,短时间高强度运动可诱发心肌梗死,而心肌梗死是猝死的主要原因。虽然经常规律适量运动可以预防心脏病,但是对于平常不怎么运动的人,短时间高强度运动可诱发心肌梗死。剧烈运动会迫使心脏马力全开,每次收缩时多打出几倍的血液到全身,因此容易造成血压突然升高,心率过快,心肌缺氧,甚至导致心脏病突发。
最好进行快走、慢跑等较温和的有氧运动,老年人和心脏不好者最好别参加竞技性运动。运动时心率不要超过靶心率(40岁以下用180减年龄,40岁以上用170减年龄),且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左右为宜。若运动中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坐下休息。
压力大、精神紧张时
工作压力大、心情紧张时,神经系统受到干扰,便会影响心脏的工作状态。比如,一个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会出现脸红、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现象;换成心脏功能不好的人,就可能出现胸口难受、突发心脏病等问题。
应该学会释放压力,及时把烦恼、怨气等不良情绪发泄出来。心情紧张时,自然站立,闭上双眼,做深呼吸,有助放松身心。
供图/视觉中国
每天早上6点至12点
晨起6点至中午12时,交感神经兴奋,冠状动脉(供应心脏的血管)张力增高。西班牙国家心血管研究中心分析了800多位心脏病发作患者的数据,发现早上6点至中午12点这一时段的病人数量最多,且病情更为严重。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指出,早上心脏病发作风险比其他时间高40%。究其原因在于,早晨起床后,身体分泌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导致血压上升,再加上整晚没喝水,血液比较浓稠,容易发生栓塞。
晨起后动作最好轻柔、缓慢,还要及时补水。高血压患者需遵医嘱,看是否需要在睡前服用长效降压药,以更好地控制第二天清晨的血压。
每年11月到来年3月
国际多项研究发现,以季节来看,冬天(通常是每年11月到来年3月)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且气温每下降10℃,心脏病发作风险就会上升7%。原因在于,冬季人的生理机能反应比较迟缓,时常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加大心脏负荷。再加上室内外温差大,外出时,血管受到冷空气刺激,容易突然收缩,造成血流供应中断或血管阻塞,引起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外出时应该做好保暖,着重护好头部、手部、脚部。即使回到温暖的室内也不能急着脱掉衣帽,尽量减少血压的波动。
供图/视觉中国
定期测血脂
血液中的胆固醇升高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密不可分,控制胆固醇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关键举措,胆固醇是血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高血脂是冠心病、心梗发生的高危因素。俗称“好胆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是人体血脂代谢的有益产物,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这些有害物质的水平越高,血管内形成粥样斑块的几率越大。在寒冷、运动及饱食等刺激因素下,斑块易破裂,短时间内堵塞管腔,最终发生心梗。
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每年进行血脂检测。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他高危人群,应半年测量1次血脂。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有效预防心梗要从控制“坏胆固醇”开始。定期监测血脂水平,合理调整生活习惯,必要时服用降脂药,能够有效防止心梗发生。
管住“坏胆固醇”
一般将“坏胆固醇”指标控制在参考范围(0.2-4.11毫摩尔/升)内即可,但年龄在40岁以上,且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或吸烟的高危人群,坏胆固醇要控制在2.6毫摩尔/升以下才算达标。既往已明确诊断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坏胆固醇小于1.8毫摩尔/升更有益于健康。
警惕胸痛等症状
心梗是内科急症,如短时间内未得到有效救治,致残致死率极高。病人24小时内死亡率高于30%。典型的心梗症状有:左侧心前区胸闷、胸痛,伴有心悸、气短、大汗、恶心、呕吐等表现。有些人虽未出现上述情况,但有类似牙痛、胃痛、左侧背部及手臂不适时,也应警惕心梗。有冠心病史的患者更应注意鉴别,一经发现,迅速到医院就诊。
遵医嘱治疗、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对于患有冠心病,同时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的高危人群,应遵循医嘱,选择合适的他汀类降脂药物,使坏胆固醇长期稳定地维持在目标水平。
除药物治疗外,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在心梗预防中有着重要地位。戒烟限酒,少油少盐,坚持适当有氧运动、切忌剧烈活动,都是防止心梗发生的有效措施。同时要注意气候变化,北方寒冷地区的人尤其要注意。切忌饱食、防止便秘,也能减少心梗发生的可能。
突发心梗,立即拨打120
突发心梗时,患者及家属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患者原地平卧,保持周围空气畅通。如有硝酸甘油片,可立即舌下含服一片。家属应适当呼叫患者姓名,尽量保持其意识清醒。患者若呼之不应,立即触摸其颈动脉(气管两侧靠近下巴的地方)是否有搏动,如血管搏动停止,必须立即给予心肺复苏,第一时间进行抢救。
最后提醒大家,无明显征兆的心肌梗死非常危险。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平衡膳食、坚持锻炼,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慌气短、胸背疼痛,一定要引起注意,早诊早治。
供图/视觉中国
此文来自:凤凰健康
本文综合:生命时报、医学界、大河网-大河报(郑州)、人民政协网、三秦都市报-三秦网、包头新闻网等网络综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