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来这儿,带你回到90年代复古风——记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
大家好,我们是第25批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全体队员,今年3月22日踏上阿尔及利亚这片热土。也许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块地方,其实很多时候,看着这里泛黄的建筑、慢节奏的生活,还真有点上个世纪90年代的跳跃感,时光流转不回头,但是在生活里倘若有机会可以回望一下,倒也颇有乐趣吧。
驻地宿舍与赛义达省综合医院只一墙之隔,是一栋二层小楼,我们队员住在第一单元,旁边就是守护医疗队警察人员的值班室。房子乍一看颇有些年头,是不是很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feel~
外观呈浅黄色,室内墙壁是刚刚粉刷的,尚有一些涂料的气味。尽管如此,大家都有一种终于到家的感觉。
赛义达医疗队有8名队员,其中妇产科医生4名,麻醉科医生2名,随队厨师和翻译各1名。厨师胡保修师傅,1986年出生,是医疗队最年轻的队员,富有朝气,也是到达驻地后最先忙活起来的队员!初来乍到,可用的食材有限,主要是我们大家一起从国内带来的腊鱼、腌肉,另外有一些上批队员留下的食材。
真要感谢胡师傅,不顾个人长途跋涉的疲劳,丢下行李就进入厨房,简单收拾一下就动手做饭,不多一会儿,香喷喷、热乎乎的饭菜就端上了桌,大家品尝着来到赛义达的第一餐,仍然是家乡的味道,我们激动的合影留念,发朋友圈,谈论着以后两年的工作、生活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异国他乡的生活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翻译陈希,是第二次来赛义达参加援助工作,对这里的人和环境特别熟悉,有他在,队员们心理特别踏实。他的工作从在国内培训中心教我们学说法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他不断给我们讲述他在赛义达工作的情况,发生的一些趣事,讲述这里的地理环境、人文科技、风俗习惯等,解答大家的诸多疑问,帮助大家整理行李,告诉我们随身所需生活用品等。有这么一位老队员又兼具有医学背景的翻译,应该是我们赛义达医疗队的荣幸。
来到赛义达工作更是繁忙,尽管我们大家在国内培训了一段时间的法语,但是和这里的人们进行交流,无疑仍是不够的。拜会赛义达省卫生厅领导和医院领导,到医院熟悉环境,到开始工作,处处都需要翻译。除了要陪队员尽快熟悉当地环境和适应这里的工作之外,翻译还有许多其他的事情要做,要和医院上上下下的部门沟通协调,解决驻地的水电生活问题,办理相关的证件。同时还不断提醒大家在这里的出行、安全问题。及时召集大家继续学习法语,翻译了产科手术纪录供我们及时查阅。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为在阿工作的中资机构人员的健康服务。
我们赛义达医疗分队总是幸运的,不仅有一身厨艺的胡师傅和业务熟练的陈希翻译,我们还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周菊英大姐。来自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也是第二次参加援助工作。不仅业务过硬,语言无障碍,为人更是和蔼,有她在让我们更快也更好地适应了这里的临床工作。
李艳辉是我们队里唯一一位男妇产科医师,来自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刚刚从美国进修回来,就再次参加这次援非工作,他不仅在我们队里学历最高、见识颇广,语言沟通能力也是最棒的。
王珊琳医生,副主任医师,来自湖北省团风县人民医院,是医院里的学科带头人,业余爱好广泛,是我们的才女。
还有我们的医疗分队队长刘凤勤主任医师,她来自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妇产科主任,她不仅为人谦和,作风民主,而且业务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
另外两位就是我们的麻醉医师啦,这两位很是了得,分别是吕红明医师,来自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科主任;秦洪波医师,来自湖北省云梦县中医院麻醉科,也是科室主任。可以说,赛义达医疗分队,可谓是人才济济,定不会辜负祖国的期望。
这次我们工作的地方是赛义达省国立妇女儿童保健院。大家时差还没有完全适应,应院方要求就及时到达各自的工作岗位。两位麻醉医生暂时只上白班,但却几乎包揽了所有白班的手术麻醉工作。妇产科4位医生和当地的3位阿拉伯医生一起,参加白班和夜班的值班工作,白天的产科工作基本都是有我们中国医生在处理,平均每天有15台以上的剖宫产手术,加上急诊和其他急危重症的救治,每天工作都是超负荷运转。尽管如此,大家克服身体的不适和语言的障碍,本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全体医疗队员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把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当成首要任务,用实际行动继续打造中国医疗队的形象,时刻彰显援外医疗工作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作者:第二十五批援阿医疗队 赛义达分队长 刘凤勤)
往期【故事】回顾:
故事| 大医院90后医生天天中午啃馒头!得知真相,大家都哭了……
故事| 让我来告诉你这些带“艾”的孩子多可爱——记宜昌疾控中心杨玉兰
故事| 身处急诊风云,心有温柔港湾——记武科大天佑医院尚桂莲医生
故事| |“扑通扑通”是我听过最美妙的声音——记协和医院心外科董念国教授
长按二维码
关注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