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认识的十二个误区(一)

罗店社区卫生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有发病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大家在脑卒中防治的认识中存在很多误区。

误区一

每年春秋输两次液会预防脑卒中

目前还没有科学研究来证明这种输液预防的方法是有效的。单靠短期静点一、二种药物是不能起到预防的作用的,及时治疗相关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等)才是预防脑卒中的有效措施。


误区二

脑卒中发病突然,无法预防

在脑卒中发病前往往有许多先兆,比如,脑卒中发病前大多会有一次到多次的短暂脑缺血发作(俗称小脑卒中),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单眼或双眼看不清东西,面部或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说话不清楚,剧烈头痛等症状,一般发作仅持续几分钟便消失,极易被病人忽略。一旦出现上述先兆,常预示着大脑卒中的来临,必须积极到医院求治,不可延误。

 

误区三

青年人不必担心会得脑卒中

脑卒中已经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酗酒、吸烟、夜生活过度、高脂肪饮食外,还有代谢异常(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液病、心脏疾病、先天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因素。因此,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积极查找原发病并治疗乃是青年人远离脑卒中的关键。


误区四

血压正常或偏低者不会得脑卒中

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压患者容易得脑卒中,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危险因素。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血管管腔变得狭窄,以及其他一些危险因素存在,即使血压正常或偏低也同样会得脑卒中,只是发病的几率要比高血压患者少得多。


未完待续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