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药材比”考核越低越好的灰犀牛现象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吧
新医改在巩固药占比降低成果的基础上,加大了耗材比考核力度,联合印发《2017年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要点》,为规范医用耗材管理,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国家卫生计生委等9部门联席会议制定了《医用耗材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完善医用耗材购销规范管理,促进形成临床合理使用长效工作机制,探索医用耗材合理支付和报销制度,有效遏制和打击医用耗材领域的不正之风。治理整顿药品耗材中的不规范行为,通过药占比、耗材比考核进一步控制用药和耗材驱动,倒逼药品、耗材采购降低成本,减少使用量,但是药占比和耗材比是不是越低越好,值得探讨。
1、药品耗材有“猫腻”
由于医疗收费价格偏低,不足以弥补成本耗费,加之药品、耗材有差价收入,从客观上推动医院多开药、多用耗材,可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医生的正向价值得不到补偿,药品回扣、耗材回扣,作为社会补偿机制发挥了应用的作用,特别是对于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功不可没”,但过度治疗、乱用药,给民众和医保基金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推动了看病贵,也引发了医患的严重不互信,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思考:药品耗材回扣对于稳定医生队伍,调动工作积极性,在正向价值不能充分体现的现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必须充分认识药品耗材回扣,严重影响了医疗的自然规律属性,滥用抗菌及药品现象,带来了耐药菌群的扩大,同时也刺激了看病贵,对医保基金安全冲击风险大增,也玷污了白衣天使的形象。
2、药品零差价和两票制
随着医改的深入,全面推行药品零差价,切断了医院追求药品收益的动机,药品两票制建立了可追溯机制,剑指药品耗材回扣,随之而来的是,医生的社会补偿机制(药品和耗材回扣)逐步被切断。
思考:药品零差价虽然切断了医院的利益,但是与医生的利益关系依然是“藕断丝连”,两票制倒逼了药厂的出厂价格的升高,随着金税系统的监控,法律风险也越来越高,药品耗材回扣的空间逐步被压缩,医生的社会补偿机制收益逐步缩小。
3、加大药占比和耗材比考核力度
新医改直击药占比和耗材比考核,药占比控制在30%以内,耗材比控制在20%以内,作为考核医院的重要指标,直接与院长及医院绩效工资总量关联。
思考:药占比和耗材比考核,是一个宏观的管理指标,不是医院内部业务管理指标,在一些医院不结合各科室的实际用药情况,一刀切比例考核,严重影响到了诊疗服务质量。医院内部药占比考核,更加要关注各科用药目录、基本用药、甲类、乙类结构分析,用药靠前的药品可替代性分析,只有从厂家选择、采购成本等从源头管控,才是降低药占比和耗材比的最佳措施。
4、医生的积极性如何调动
由于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迟缓,医生群体用药受到限制,新技术带来的耗材考核影响创新,大病种用药较多等等,导致医生承担风险意愿下降的“逆向选择”,患者抱怨不满,检查治疗太多,因为药材比考核引发的灰犀牛现象正在蔓延。
思考:伴随着医生社会补偿机制空间被压缩,随着医生自由执业的全面开放,医生从不很关注绩效薪酬,开始对绩效薪酬关注度提高,对医院绩效管理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如果药占比和耗材比考核过于严厉,正向价值补偿不到位,医生的积极性将会受到极大影响,防范医生的外转介绍病人、推诿病人、到药店取药等“逆向选择”灰犀牛现象蔓延,必须要在绩效激励方面做文章。
5、患者不习惯怎么办
患者到医院看病,看病带药价值感较高,形成了习惯,到医院大量的检查,钱也没少花,导致患者不满,影响了医患关系互信,引发医患关系紧张。
思考:由于我国医疗收费价格偏低,不同于国外的医疗技术收费价格偏高,药占比也好,耗材比也好,是与医疗收费价格高低直接相关。药占比也不是越低越好,过低的药占比还要看,医技检查比的高低,医疗技术项目收入占比的高低,过低的耗材比也不是越低越好,越低的耗材比,也可能是医疗技术服务能力不足。因此,药占比和耗材比考核,需要与当地医院的实际情况相适应,需要分析各家医院的医技检查设备、开展的医疗项目技术等情况。
总之,药占比和耗材比,作为医改的重要目标,是作为宏观考核指标,到各地方落实考核药占比和耗材比的时候,对不同的综合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医院等医院不能一刀切,需要区别对待,医院也要分别不同的科室情况,区别对待。
药占比考核,耗材比考核,切忌大轰大嗡一刀切的粗放管理,需要精细化的分析,精准的考核,既起到降低的目的,又不影响到医疗质量安全,同时患者相对满意,医保节省资金,实现多方的和谐共赢。